Follow me on GitHub Follow me on Twitter

工作学习周总结#2

 

  本周工作背景:周一与周二上午用于熟悉公司产品(只熟悉了当前所属TEAM的)周二下午继续编码。
  写博客也算是步入了正轨,觉得可以实现周总结与技术博客的两分离了,准备以后总结中只谈技术点,而技术点的细节则由技术型博客承担。
时间都去哪了?:  

  这是个议题,和朋友小盾在本周五晚上的“总结交流”里谈到的。

 

  先谈谈这个“总结交流”怎么来的,其实认识小盾2个月不到,性格和志向比较契合,于是在学校中互相监督学习,互相监督的成果:我找到了工作,小盾由编程小白变成C#略有小成。在到上海后,发现Scrum是个好东西,(Scrum是什么?请点击上篇周总结中的链接)但好东西必须得运行起来才能起到作用,于是决定和两人也采用“每日站会”每天固定时间,(晚10点)通过语音聊天向各自汇报三个问题:今天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阻碍,明天要做什么。如果能帮对方解决阻碍在站会结束后帮解决。运行了一周感觉效果不错,为了进一步在学习中实践Scrum,两人在周五晚上引入一周成果评审与回顾交流。主要议题上周说好要做的问题做的怎么样?下周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什么事更重要?如何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总结交流”的背景。

 

  在本周总结交流中我提出问题,我们各自花了多少时间在达成目标上?小盾算了好一会,说45个小时。这个答案让两个人都很震惊。我的时间是这样:工作45个小时加上学习31个小时。怎么算的就不谈了,算的很严格。76个小时也很少。因为每周刨掉每天睡7小时毕竟还有119个小时。再刨掉一些该刨掉的,有十多个小时就像蒸发了一样。

  时间是再宝贵不过的东西,但我们有像珍惜其他宝贵的东西一样珍惜他吗?如果没有引入反馈机制,我们到底还要继续这样时间蒸发多久?两人可能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关于时间的问题。

  当然,Scrum关于总结回顾会议的核心就是“如何改进”,那么两人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1.需要提高时间利用率,之于自己,目的就是将学习时间在接下来的一周由31个小时提升到40个小时。同时要保证不要矫枉过正,导致效率下降,即时在站会与接下来的总结会中反馈问题。

  2.需要记录时间用在哪了,http://www.cnblogs.com/E-WALKER/articles/4101910.html 于是制作了一个工具,放在平板上,每天只要花5分钟就可以做好记录,生成的EXCEL表可以用于回顾会议拿数据说话。

  3.重视记录的时间相关数据产生的价值。我们通过坚持记录每日,每周时间相关的投入,效率,产出,就可以做到量化我们的成果,这些数据可以很好的用于评估自我,提升自我。

  


  

要带着对的问题看事情:
  周一在熟悉产品的时候,其实就想过“这个产品,有哪些技术点是我现在没实现过的?”但他也就想了想,没有系统的仔细的思考,然后第二天Scrum master 让他列出来现在产品有哪些东西是现在不清楚如何实现的,总结后发邮件。这个过程中收获确实很大,清楚了现在产品具体实现了哪些东西,哪些是该了解,而还没了解的。
  我们回顾下这件事:
  要在做的事情:看产品。
  三种携带的问题:1.混沌式的,根本不知道该了解些什么。也就是连问题都不知道问什么.
          2.“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什么呢?”
          3.“这个产品有哪些功能需要哪些技术实现,并考虑如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带的问题不一样,结果居然也不一样,由于周二选择了携带3这个问题,产出就是一张写满了我所不知道如何实现的功能的表,有了这张表,在周二之后的学习才有的放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同事由于3相对2来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大的注意力投入,投入的时间相同,但是产出的收获3却更大点。
多拷问拷问自己是带这什么样的问题看事情的,如果发现自己当前是混沌状态,那么就要停一停,寻求帮助或者是发挥自己的心智能量,探寻自己要挖掘的是什么,然后顺着它走下去。
  这个例子过于简单了,在工作,学习中,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是不知道能问哪些问题,老教授说完了问题,笑眯眯的问:“我说完了,有什么问题么?”台下大多数人都愣着,这种情况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连问题都问不出来,那我们所谓正在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机械的重复大脑的“体力活”,那么我们和体力劳动者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在这方面感触很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法表达,比如说如果带着具体几个问题看书和不带问题,完全两码事。




  

工作与学习如何配合:
  工作的时间是很紧张的,比如说培训期学的IOC/DI,要投入半天的学习成本,又比如说最近的JS实现面向对象的思维,与技巧,也要投入半天不止的学习成本,工作期间是不存在给时间慢慢嚼这些东西的,所以要利用好学习时间。而我的学习时间被分成了哪几块呢?I.写博客,II.解决当前工作阻碍,比如说JavaScript,CSS,JQUERY,MVC都存在如果我不学习就无法解决第二天的工作的情况,III.与工作并非直接相关的,设计模式,算法,JavaScript原理,以本周末为例因为会有桌面软件的开发任务,投入11个小时学习WPF,其实用已有的Winform经验也能解决问题。
  这三点都是不可缺的,I可以起到即时反馈的作用,很多东西我们只是认为我们掌握了,真的掌握了的话其实是能表达出来的,而博客就是一种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产生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属于上一个环节中“3”这样级别的。II.工作中遇到阻碍是必然的,特别是刚入职的时候,一定要多投入时间到II的部分,基本上周一到周四的学习时间都是投入到II的。III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发展,投入到III的时间,方方面面的学习,会直接对工作产生良性影响。
  那么,在工作与学习的循环中什么是良性循环也就明了:工作效率较高,用于II的时间也就少,用于I和III的时间更多,会促进工作效率更高。恶性循环呢?哪天如果连博客都没时间写,就代表恶性循环到来啦!
  
  其实对于我来说,想做的就是将这篇博文标题串起来再加上博客标语。
  抓好每分每秒,不要问自己“时间去哪了”,然后问对的问题,解决对的问题,当然,不在于逼自己,而在于平和的坚持,这才是长久之计,血气是不长久的。
posted @ 2014-11-16 23:46  官文祥  阅读(290)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