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 Peng

My personal blog moves to xiaopeng.me , blogs about design patterns will be synced to here.
肖鹏,ThoughtWorks资深咨询师,目前关注于架构模式、敏捷软件开发等领域,并致力于软件开发最佳实践的推广和应用。
多次为国内大型企业敏捷组织转型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在大型团队持续集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博客园  :: 首页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本文部分转自lijian同学的博客:http://www.javaeye.com/topic/174472

本文在图灵俱乐部论坛也有讨论(需要gmail帐号申请加入论坛):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turingbook/browse_thread/thread/6259d28ee4e00a9f

技术书籍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的影响了国内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我认为这个事件还值得继续发酵,转载此文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评论中有些语言我认为并不恰当,但是为了保留原作风格没有做任何修改。对于这种现象批一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涉及人身攻击

========================一点点更新==================================================

#55楼 2008-03-28 17:30 电机拖动

大致看了一下博主提供的链接,以及原书评的context
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原书评作者说得一点也没有错(我倒觉得还不够狠,不是针对译作,而是针对译者)。口德自然也就没有留的必要了……
各位如果周末有时间的话,尽可以抽空去看看样章,以及我所说的那个context,然后细想吧   回复 引用 查看 删除

================以下是转载的内容,你可通过上述链接参与讨论============================

当我看到第一章第一行正文时,我不禁深深叹服于译者的能力了。
“在思考软件开发时,有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那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创造和沟通的合作博弈。”唔,这样急促的呼吸,是刚刚辗转于床第之间才能有的吧?我甚至都可以想象得见译者于大汗淋漓之际,披衣下床,运指如飞,方才能有这样的句式。
在这个正常人居多的世上,强者终归是少数;于是我满怀对译者的敬仰之情继续了阅读之旅。
然后我看到了第二段。“轰!”地一声惊雷炸响,那迎面而来的王者之气让我竟不由的虎躯一震,眼前恍惚浮现出了杜甫的千古名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许久之后,我才渐渐心情平复,眼含热泪掩卷深思:我们国内这些技术书籍的译者,是不是固步自封太久,成了井底之蛙了?说什么“要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又说什么“要意译,透彻理解,灵活表达,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种种枷锁下,我们的翻译事业还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但强者终归是要逆天的,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在常人眼里惊世骇俗的文字:“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为什么句子的主语一定要指代明确?为什么语气前后一定要连贯?在书中,我看到的是译者用自己的键盘,向万恶的社会发出血泪控诉!他的这等做法,无异于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为大众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舍己为人,至死无悔!
念及此处,我不免又有些心神激荡,终于还是强忍着拜读下去,“接着,本节把软件开发与另一个团队合作博弈—攀岩做了一番比较,然后与两个对照者—工程化和模型构建做了一番比较。”连续两个“一番比较”,用陈述的句式造出排比的气势,固然非同寻常,但与上文给人的震撼无异于天壤之别,于是有些疑惑,难道短短两段之后,就开始江郎才尽了?
但转眼便是奇峰突起,目光换行之间,我险些震惊的一口血喷到显示器上。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它认为这一博弈的首要目标是:交付可工作的软件,而辅助目标(或者说博弈的积淀)是:为下一次博弈做准备。” 连断四句!!这样的节奏,这样的韵律,岂不是只有R~O~O~M才能媲美!一边是挥汗如雨娇喘微微鬓乱钗横,一边是思如泉涌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什么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中见真章,席慕容说过“美丽的人同美丽的梦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本书译者亦如是。
文至此处,我已无法继续,凭我等蝼蚁这般微弱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想跟随大神的脚步实属痴心妄想。最后无非落得“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但我无憾。纵有生花妙笔,也未尝能将书中妙处形容万一。若是有人能藉由我这些拙劣的文字,稍稍感悟到译者的神韵,我心已足。
谨以此文,纪念2008年3月20日初次于技术书中见梨花体。
书籍链接:敏捷软件开发(原书第2版)

================以下是我在JavaEye的评论============================================

我很赞赏这种有的放矢的批评,但是我也反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无原则地谩骂(我是说china-pub上的一些人)。正如刘老师所说,翻译陷入了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对于我们都不是好事,不论是读者、出版社还是译者。要止住这个循环,就必须有一方先做出让步,而这只能是后两者。
出版社自有出版社的难处,你看看出版社和译者的合同,除了稿费低的可怜之外,其他看不出出版社对译者能有多大的约束。而且译者多是兼职的,挣不了这份钱,我可以不挣,而出版社就不能这么洒脱了。然而即便如此,出版社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做出更大的让步,除了给优秀的译者提供更好的报酬之外,在译文把关上要做更多的工作,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达到水平的坚决不出版。
说到译者,大家知道现在的稿费少的可怜,尤其是遇到一些文采飞扬的作者,就只能躲在一个角落里面哭泣了。翻书赚钱,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如果为了速度放弃了质量,到头来实在是得不偿失。译者的让步就在于在有限的稿酬条件下,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要对得起原著,对得起读者。(也要对得起出版社:))
charon说跳脱原著直接去读译文....。我觉得这一点对译者也很重要,就是要想到读者到时候不是像你一样,对着原著去看译文。所以翻译的时候不要太拘泥于原文,以提供正确而准确的知识为重。这可能是技术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一点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