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事后分析
菜鸡互啄队
设想和目标
-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利用python语言实现git版本管理,定义的比较清楚,典型用户也很清晰,提供给那些需要进行版本管理的用户
-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做计划的时间还是足够的,成员们集中在一起讨论并分工。
-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大家共同商讨解决。
-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有偏差,但离目标更近了。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最后主体工作差不多都已经结束并且完成了。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
-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基本是的,意外的话可能就是后期遇到了些bug
-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有预留,缓冲区的内容是待上交到服务器上的。
资源
-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还是可以的,只是大家的经验还不是很充分,所以碰壁比较多
-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依据感觉估计的,不准确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测试的时间不太够,主要是有其他学业内容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基本没有 任务划分还是挺合理的
变更管理
-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
-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团队探讨决定
-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比较清晰
-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是的,因为 一些人的工作任务导致可以提前完成,这样就有了空余的时间精力解决变更的需求
-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是的
设计/实现
-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团队队长 ,时间还挺靠前的,所以比较合适
-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按照我们的理解以及用户的需求来决定的
-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队长审核,有的。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到了git是如何进行版本管理,如果还有机会重来一遍,我们应该会更早的开始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项目上,争取学到更多的东西。
测试/发布
-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没有 因为前期考虑不充分和后期时间紧
-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无,在内部进行测试
总结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初级阶段
2.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磨合阶段。
3.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团队积累了经验,增强了自身的能力
4.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高能力和效率
5. 我们小组什么地方做的比较好?
我们组的配合程度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家对于自己的任务都完成的不错。
团队成员贡献:
| 名字 | 角色 | 贡献分 | 可验证的贡献 | 
| 梁华超 | pm | 20 | 与服务器交互,确定丢失的对象,推送自身 | 
| 杨钊雄 | dev | 20 | 命令行解析 提交 | 
| 林健城 | dev | 15 | 取对象的散列值 | 
| 林奇凯 | dev | 15 | git索引 | 
| 林贤杰 | dev | 15 | 初始化仓库 | 
| 沈春霖 | dev | 15 | 实现HTTPS请求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