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为什么会糊(二)?B站的码率变化

原文链接:https://tingxuanr.github.io/note/视频为什么会糊二b站的码率变化/

摘要:流媒体平台(不只B站,所有流媒体都在干,画质最差的还得是优爱腾三家)为了节约成本,不断的降低自家视频的码率。很多所谓的4k、蓝光清晰度还不如六七年前的,纯粹是自欺欺人。上一篇

对比

码率指1秒内包含的比特数量,对视频而言,越多越清晰。2020年,B站1080p的视频码率能达到6Mbps,4K能达到20Mbps;2024年,B站1080p视频码率不足1Mbps,4K有时也只有不到2Mbps。很多时候,一段高解析度音频的码率都比视频码率要高得多。再好的视频编码方式,在码率极低的情况下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

image-20250102000526632

H.264

粗略的讲,这个编码就是把视频画面里不变或相似的部分节省下来。比如,一个画面里有大量相同的色块,如蓝天白云,那么就可以利用一个像素块来代替周围相邻的像素块,这就是去除空间冗余;如果连续的几个帧之间只有少量部分在动,比如一片树叶下落的过程,那么这么多帧之间只需要记录树叶的运动轨迹就行,这就是去除时间冗余。还有变换编码量化熵编码等步骤,就不细说了。通过这些复杂的操作,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前提下,把视频体积缩小十倍以上。

发展

随着视频平台客户量的增大,它们在流量上的支出也越来越大,虽然有会员和广告盈利,但天生吝啬的它们还是想降低流量成本。

刚开始还比较克制,只是使用更先进的编码,如H.265、AV1等,根据设备的不同发送不同码率的视频。

理论上更高的编码格式意味着用更少的流量就可以让用户看清晰的视频,应该是用户和平台双赢的局面。但是,对视频进行不同程度的编码,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算力,它们还想继续降低成本。于是,事情开始离谱。

首先,所有上传到视频平台的视频都会被进行压缩,并且为了让视频看起来没那么模糊,还给视频增加了锐化,导致视频失真。其次,对于同一个视频,如果看的人少,那么码率会高一些。一旦这个视频观看的人多了,视频的码率便会急剧降低;再者,当用户在观看一个视频时,视频的编码和码率会不断的变化,也就是说平台会动态切换用户看到的视频源。并且,很多时候,H.265这个更高效的编码视频清晰度甚至不如H.264的视频,因为平台给H.265压制的码率实在太低了。

最终,目前的局面就是平台(不只B站)为了节省流量,无底线的降低视频码率,现在有的1080p视频的码率甚至只有500kpbs不到!Apple Music上一首标准无损音质的音乐码率都能达到:44100(采样率)×16(采样精度)×2(声道数)=1411.2kbps!

下面这个视频:只有352kbps!

image-20250102174625585

参考链接

影视飓风的视频:《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影视飓风 10月9日》。发出不久就被全网下架,包括YouTube。不过还能找到别人缓存好的视频。

posted @ 2025-01-17 15:1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阅读(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