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文7.25——基于 OCT 的手指皮下指纹图像获取方法研究

一、论文内容总结

该论文核心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

  1. 皮下指纹数据采集与存储:以 Zynq 芯片为核心,利用其可编程逻辑(PL)部分设计硬件时序,完成 OCT 光谱数据采集;通过 AXI4 总线的 DMA IP 核及 AXI_HP 接口,将数据直接存储到内存,解决传统 FPGA 存储器资源不足的问题。
  2. 频域 OCT 成像算法单元设计:在 Zynq 平台上设计浮点除法器、插值乘法器和 FFT 计算单元,实现快速频域 OCT 成像,完成从原始光谱数据到皮下指纹图像的处理。
  3. 系统调试与实验验证:搭建采集平台,完成 CCD 相机驱动、数据存储模块和成像算法单元的调试;通过真人手指和硅胶指纹套的图像采集实验,验证系统能有效区分真假指纹,且获取的皮下指纹具有高可靠性。

二、核心知识解释

1. 皮下指纹与 OCT 技术

  • 皮下指纹:位于皮肤真皮层与表皮层交界处的乳头层,是表皮指纹的结构来源,不受皮肤表面破损、潮湿影响,且难以伪造,安全性远高于表皮指纹。
  • OCT 技术:一种非侵入式光学成像技术,可获取皮肤表面下 1-3mm 深度的微观结构图像。论文采用频域 OCT,无需参考臂轴向扫描,通过横向扫描结合傅里叶变换即可快速获得皮下指纹的深度信息,成像效率高于传统时域 OCT。

2. Zynq 芯片架构及应用

  • 核心架构:Zynq 是 “ARM 处理器(PS)+ FPGA 可编程逻辑(PL)” 的异构 SoC,PS 负责复杂逻辑控制(如传感器调度、数据通信),PL 负责并行硬件加速(如实时数据采集、算法运算),二者通过 AXI 总线高速通信。
  • 在本系统中的作用:
    • PL 部分实现 CCD 和模数转换器(AD9945)的驱动时序,完成 OCT 光谱数据的高速采集;
    • 通过 AXI_HP 接口和 DMA IP 核,将数据直接写入 DDR 内存,解决存储瓶颈;
    • 硬件加速成像算法(如 FFT、插值运算),提升处理速度。

3. 关键算法与处理流程

  • 数据处理流程:原始光谱数据→去直流噪声(平均光谱法)→波长 - 波数转换(插值法)→FFT 变换→自功率谱计算→皮下指纹图像输出。
  • 核心算法单元:
    • 浮点除法器:用于计算光谱平均值以去除直流噪声;
    • 插值乘法器:将波长空间数据转换为均匀的波数空间数据,为 FFT 做准备;
    • FFT 计算单元:将频域干涉信号转换为时域深度信息,生成皮下指纹的结构图像。
posted @ 2025-07-25 21:06  伟大的船长  阅读(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