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概念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科学组织的、方便用户计算和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

  1.1、结构化数据: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放,这种结构考虑了计算时的方便性;

  1.2、独立化数据:数据和使用它的应用程序保持相互独立,这种独立便于应用系统的开发;

  1.3、数据的共享性;

  1.4、数据的易扩展;

  1.5、数据间的一致性:数据库既要能够描述和表达不同的实体,也要能表现实体间的联系,还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三代数据库: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3.1、数据库系统包括涉及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

  3.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实现数据库建立、维护、使用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基本功能:

  (1)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定义数据结构,如定义(修改、删除)数据库、定义数据表等

  (2)数据库操作语言(data maniputation llanguage)实现数据的输入、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3)数据库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language)定义或者更改数据库用户权限;

 

4、数据模型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1)数据结构:主要描述对象的属性,包括数据名称、类型、取值及数据间的关系等

  (2)数据操作:描述在数据结构上所能进行的操作

  (3)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

 

5、数据库建立步骤:

  (1)确定概念模型:通过概念模型建立描述对象的概念化结构,概念化模型时面向用户的模型,用的模型有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2)建立逻辑模型:建立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即采用层次模型、网状模型还是关系模型;

  (3)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时面向机器的模型,体现的时数据最终在计算机储存介质上的结构;

 

6、E-R(entity-relationship)实体-联系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现实实体的方法,E-R模型包包括体集、实体属性集、实体联系集三个部分。

7、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常用的逻辑模型,其特点如下:

  7.1、数据结构:关系模型采用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结构来描述实体结构,二维表中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全体元组构成元组集,二维表中的每一列对应实体的一个属性,属性有其取值的值域,全体属性构成属性集;

  7.2、数据操作:针对二维表中的元组和属性的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

  7.3、数据约束:关系模型通常有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三种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元组的主键不能为空值

  (2)参照性约束:若关系模式R1的主键K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则在关系R2中K的取值要么为空值,要么为关系R1中的主键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针对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

  7.4关系模型的有关基本术语:

  关系: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二维表名称就是关系名

  属性:二维表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属性的个数叫做关系的元或度;

  值域: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叫做一个元组

  分量:一个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叫分量

  关系模式:关于二维表行的描述叫做关系模式,表示为(属性1,属性2,...属性n)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