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2)起步阶段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医院得到应用诞生于 20 世纪60年代,真正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还属于起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尚未得到普及,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单机版为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单一、单机应用和信息孤岛。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处于较低级阶段,并且相关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专业人士中,对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而言,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神秘设备。

在这个阶段的医院信息化以简单的管理应用为主,主要应用软件有收费管理、器械管理、药品管理、人事管理、病案首页管理与统计等。不过这一阶段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是用于临床诊疗的专家系统特别是中医专家系统风靡一时,后来因其缺少足够的医学知识库和算法支撑、推理机制简单更多是IF-THEN的规则判断,缺少自学习能力、特别是缺少全方位、全过程的临床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众多不利等因素导致这种专家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差而很快退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计算机是以集中式服务器为主,铺设专用网络线路,桌面采用哑终端设备。其拓扑结构见下图:

在这种技术架构下,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网络的购买、开发和维护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医院很难承受这样的建设费用。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采用的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个人电脑(PC),以单机形式开展应用。这种PC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存储空间都比较弱,以当时比较先进的IBM 386PC为例,CPU为Inter公司x86系列的80386(首次在x86处理器中实现了32位系统),单核CPU,主频为16-25MHz,内存2-4M,硬盘40M左右。PC与PC之间基本上没有信息和数据交互,最多以磁盘(3.5寸或5寸)进行数据和软件复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软件技术也比较单一,常见的开发语言有C、FORTRAN、COBOL等,甚至直接采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编制,在这些开发语言下数据往往是采用文件形式管理的。80年代中后期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增加,出现了以dBase和FoxBase为代表的平面数据库软件技术,90年代以后FoxPro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992年微软收购Fox公司后把FoxPro纳入自己的产品中,形成以DOS+FoxPro为主流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平台。

在这个阶段,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本形成,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仍然以平面数据库为主,以FoxPro为例,数据存储在一个一个的二维表中,而每个二维表就是磁盘上一个特定格式的、独立的文件,习惯性把每张表或每个文件称为“库”,如字典库、操作员库、收费库等,与我们目前的概念有一定的差异。FoxPro既是特定开发语言的开发工具,也是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客户端运行环境,运行界面是DOS下的字符界面。

 

posted @ 2019-06-25 14:25  玻璃城市  阅读(11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