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从战略、技术出发做产品——陆树燊

一、为什么不要从战略、技术出发做产品

从战略出发做产品的弊端案例:新浪轻微博、腾讯拍拍、顺丰嘿客、腾讯微博、飞聊

从技术出发做产品的弊端案例:百度直达号、Google Glass、Siri语音助手(语音识别技术)、QQ圈子、Passbook

技术导向需要耐心,例如IPad技术、微软十年前就已有,但市场环境未成熟,需耐心等待

技术、团队能力就是一种资源,一个团队需要有“造血能力”,仅仅靠自己的人际关系推产品毕竟有限

二、当前产品做什么功能由谁决定

产品的灵魂

1、每个公司需要有愿景,每一个产品也需要有其灵魂;

2、产品的灵魂,是产品创造者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产品的宿命

1、做产品需要克制,要遵从产品自身的宿命;

2、2B和2C产品,工具、社交与社区产品各自的宿命是什么?

谁在推动产品迭代和新功能探索核心用户、历史功能、竞争对手、战略需要、资本压力、技术发展

思考用户是否是你的用户

产品需要战略布局、技术支持,但并非根基

资本投资人不是产品经理

微信主要功能:至今依然是发文字信息、发图片信息;微信匹配通讯录、QQ离线消息、摇一摇等都是为扩大好友数量而设置,为了用户增长;朋友圈的功能是为了提供微信的活跃度,激活沉寂的关系链

用户接受度问题(马云投资的“来往”,支付宝的聊天功能)

三、要超越以往的卓越,核心用户的意见,听还是不听?

产品发展过程中,如何面对用户群的变化带来的困境

1、豆瓣、足迹、脸萌

2、微信商业化,和社交媒体的老化、年轻人的逃离

豆瓣由于旧核心用户的意见绑架,变成一个很难对新用户开放的产品

微信商业化:游戏、商城、广告、微商、投票

问题抛出,不一定有答案,但需要我们不断思考

posted @ 2016-01-14 23:21  while(1);  阅读(4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