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及其带来的稀缺心态

导读

2025.7.25 要还 35.13 元(两箱面包🍞) 的白条,还款时看到有 30.27元 (京东“注册证券进行投资学习”福利金) 优惠券,花了时间(2小时30分)获得优惠券,在这个过程中,会自我怀疑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这么做,因为我我始终记得十天前看到的一个文章里的一句话:

穷人缺钱,于是钱的问题就像黑洞般,吸走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再也看不见更重要的事——比如,时间的价值。

于是在完成了优惠券领取之后,进行了进一步地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稀缺性及其带来的稀缺心态

典型例子: 穷人缺钱,就会把时间花在上面

  • 自我例子:2025.7.25 要还 35.13 元(两箱面包🍞) 的白条,还款时看到有 30.27元 (京东“注册证券进行投资学习”福利金) 优惠券,花了时间(2小时30分)获得优惠券
    • 周五 11:00 差不多开始尝试,按要求注册国信证券账户,视频认证,下载身份证照片上传,到 12:00 下班
    • 周五 13:30 上班继续尝试无果,咨询客服
    • 周五 18:10 下班进一步尝试,反馈给客服,得到回复
    • 周六 09:16 上厕所重新想起进入活动页面
    • 按活动还需要在周一到周五买100股 黄金ETF/沪深100ETF/纳斯达克ETF,我思考搜索最近行情,在犹豫中退出重刷进入活动页面,没想到页面还说我没资格了
    • 本想着算了,应该是还有 bug,“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在我放弃之际,重新刷新进入页面,竟然可以领取了,看来这个也是 bug,按活动要求,我要成功买入,然后去晒单才行,结果表明只要我点击了 “体验一笔” 按钮,即使没有完成购买和晒单,也被标记为能够领取了,于是我成功领取 20.27元 优惠券,并只花了 4.86 元即还了 35.13 元的账单,此时时间是 9:46 分
    • 从周五开始发现优惠券,花的时间 【周五 11:00-12:00】1h【周五 13:30-14:20】50m【周五 18:10-18:20】10m【周六 9:16-9:46】30m,也就是我花了 2小时30分 的时间,节省了 30.27 块钱,耽误了一点上班开发的时间

现象的本质:

    1. 资源稀缺导致注意力聚焦
    • 当一种关键资源(如金钱、时间、食物、爱)严重匮乏时,这种稀缺性会强行占据我们的注意力。大脑会不自觉地、持续地将认知资源(带宽)投入到思考和解决这个稀缺问题上。
    • 对于穷人来说,金钱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食物、住所、医疗、安全)的关键。因此,如何赚取、节省、分配每一分钱,以及如何应对因缺钱带来的各种压力和风险(如债务、疾病、失业),会成为他们日常思维的核心焦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被消耗在这些问题上。
    1. 带宽税认知负担
    • 稀缺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缺乏,更会产生巨大的认知负担,被称为“带宽税”。
    • 穷人整天担忧钱的问题(明天吃什么?房租怎么交?孩子的学费怎么办?),这种持续的担忧、焦虑和权衡抉择消耗了大量的心智资源(认知带宽)。这会导致:
      • 决策疲劳: 在金钱相关的小事上耗费太多精力,导致在面对其他重要决策时(如职业规划、子女教育投入、健康检查)缺乏足够的判断力或意志力。
      • 视野狭窄: 过度聚焦于眼前的稀缺问题(“隧道视野”),难以看到更长远的机会或进行长期规划。比如,可能因为担心失去微薄的日薪而不敢请假去参加一个可能提升技能的培训。
      • 执行控制力下降: 抵抗诱惑、保持耐心、进行自我控制的能力被削弱。这可能表现为难以储蓄(因为眼前需求太迫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看似短视的决策。
    1. 行为受限恶性循环
    • 稀缺心态和随之而来的认知负担,会严重限制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 时间分配被扭曲: 为了应对稀缺(如缺钱),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低效率或高成本的事情上(如打多份零工、长途通勤、排队抢购打折品、处理繁琐的低息贷款手续)。这些时间本可用于学习、休息、陪伴家人或寻找更好的机会。
      • 机会成本极高: 因为稀缺资源的束缚,穷人往往无法抓住需要前期投入(时间、金钱)但可能带来长期收益的机会(如教育、创业、搬迁到机会更多的地方)。
      • 陷入“稀缺陷阱”: 稀缺 -> 注意力聚焦、带宽负担加重 -> 决策和执行力下降、视野变窄 -> 做出更不利于摆脱稀缺的决策或无法把握机会 -> 进一步陷入稀缺…… 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

这个原理并不局限于金钱:

  • 时间稀缺: 极度忙碌的人(时间穷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们会:
    • 把大量时间花在应对紧急事务上(救火)。
    • 难以进行深度思考、长期规划或真正的休息(带宽被占满)。
    • 更容易拖延或做出仓促、低质量的决定。
    • 可能忽视重要但不紧急的关系维护健康管理
  • 社交稀缺: 极度孤独的人(缺乏爱与联结)可能会:
    • 过度关注人际关系信号,容易敏感多疑
    • 在关系中显得过于急切或讨好,反而吓跑他人。
    • 难以忍受独处,可能陷入不良关系
    • 耗费大量精力寻求认可和关注上。
  • 知识/信息稀缺: 对某个领域极度无知的人,可能会:
    • 过度依赖单一信息来源或权威。
    • 更容易被错误信息或偏见左右。
    • 难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

如何应对稀缺性的限制?

    1. 意识是第一步: 认识到自己正被某种“稀缺”所困,以及这种稀缺如何影响你的思维模式和决策。
    1. 构建缓冲: 努力在稀缺资源上制造一定的余裕。哪怕一点点缓冲(如小笔应急储蓄、预留的“空白时间”、稳定的社交支持)都能打破恶性循环,释放带宽。
    1. 系统化与自动化减少在应对日常稀缺上消耗的决策能量(如自动储蓄、设定固定日程处理琐事)
    1. 寻求外部支持: 利用公共资源、社区支持或专业帮助来减轻负担(如社会救助、优惠金融服务、时间管理工具、心理咨询)。
    1. 刻意练习“带宽管理”: 在带宽相对充裕时,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需要长远眼光的事情(如学习、规划、建立关系)。
    1. 转移注意力: 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匮乏感中暂时抽离,投入到能带来积极情绪或资源的活动上(有时需要外力帮助)。

文章可视化网页总结

(本文由 AI 问小白总结提供)

稀缺性:资源匮乏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与行为

当关键资源严重匮乏时,稀缺性会强行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改变我们的决策方式


本文源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nsonLaur/p/19005912

posted @ 2025-07-26 11:51  BensonLaur  阅读(22)  评论(1)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