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数组实验

C程序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一维数组的运用

2、二维数组的应用

3、字符数组的应用

姓名:郭薪  实验地点:教学楼514教室  实验时间:2019.5.29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维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

2、了解一维和多维数组初始化方法。

3、学习一维和多维数组的基本算法。

4、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方法及其元素的引用方法。

5、掌握c语言提供的对字符串进行处理的基本函数库。

 

 二、实验内容

一维数组的应用(7.3.1)

实验练习1:(1)问题的简单描述:编写程序,利用随机函数产生的10个数,按升序排序输出。

流程图:

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void sort1(int s[],int n)
{
    int i,j;
    int temp;
    for(i=0 ;i<n-1;i++)
    for(j=9;j>=i+1;j--)
        if(s[j]<s[j-1])
        {
        temp=s[j];
        s[j]=s[j-1];
        s[j-1]=temp;
        }
        
}
main()
{
    int i,a[10];
    srand(time(NULL));
    printf("随机产生10个整数:\n");
    for(i=0;i<10;i++)
        a[i]=rand()%100;
    for(i=0;i<10;i++)
        {
        printf("%d",a[i]);
        printf(" ");
        }
        printf("\n");
        sort1(a ,10);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n");
    for(i=0;i<10;i++)
        {
        printf("%d",a[i]);
        printf(" ");
        }
}

 

运行结果;

问题分析:首先排序函数确实已经在学习过程中见得比较多了,i控制比较的次数,j控制第几个数组,每一次分别和出自己以外其他数组比较,内外循环。

    然后是主函数里面,它涉及到“srand()”函数的应用,首先声明,然后再用“rand()”随机选出数列,这是大家在编译中普遍碰到的问题。不过我看到一些很好的输出格式,就是     在每一个printf()后面加一个“ ”空格输出,这样会显得运行结果比较工整。注意的是,最后运行结果依然是以for循环从第一个依次输出。 

2.(7.3.1.2)

1.问题描述:

编写函数,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个随机数,按升序排列输出.(选择排序)

2.流程图:

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void sort2(int s[],int n)
{
    int i,j,k;
    int temp;
    for(i=0;i<n-1;i++)
    {
        for(j=i+1;j<=n-1;j++)
        {
        if(s[j]<s[i])
            {
            temp=s[i];
            s[i]=s[j];
            s[j]=temp;
            }
        }
    }
}
main()
{
    int i,a[10];
    srand(time(NULL));
    printf("随机产生10个整数:\n");
    for(i=0;i<10;i++)
    a[i]=rand( )%100;
    for(i=0;i<10;i++)
    {
    printf("%d",a[i]);
    printf(" ");
    }
    printf("\n");
    sort2(a ,10);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n");
    for(i=0;i<10;i++)
    {
    printf("%d",a[i]);
    printf(" ");
    }
}

运行结果:

问题分析:思路基本与上题一样。

二维数组的运用(7.3.2)

实验练习1:(1)问题的简单描述: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行数,输出指定函数的杨辉三角形。

流程图: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a[50][50],i,j,n;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的行数:");
    scanf("%d",&n);
    for(i=0;i<=n;i++)
    {
        a[i][i]=1;
        a[i][0]=1;
    }
    for(i=2;i<n;i++)
    {
      for(j=1;j<=i-1;j++)
       {
         a[i][j]=a[i-1][j-1]+a[i-1][j];
       }
    }
    for(i=0;i<=n;i++)
    {
        for(j=0;j<=i;j++)
        {
            printf(" ");
            printf("%d",a[i][j]);    
        }
        printf("\n");

    }
}

运行结果:

问题分析:因为这是一个二维数组,i,j分别代表的是二维数组的行和列。而杨辉三角在第一列和斜对角线都是1,所以有a[i][i],a[i][0]=0,接下来就是其核心部分:从第二行开始每一个数等于其之上的两个数之和。输出同样是以for循环输出,由于是二维数组,分别有内外循环。大致思路就是这样,但是操作的时候还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比如说我在输出的时候就忘了用for循环。

实验练习2:(1)问题的简单描述:编写程序,从键盘分别输入年、月、日,计算出该天是这年的第几天。

流程图: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day_tab[2][13]={
    {0,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0,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int day_year(int year,int month,int day)
    {
        int i,j,s=0;
        if((year%4==0&&year%100!=0)||year%400==0)
        i=1;
        else
        i=0;
        for(j=1;j<month;j++)
        s=s+day_tab[i][j];
        return s+day;        
    }
main()
{
    int y,m,d;
    printf("Input year_month_day:\n");
    scanf("%d%d%d",&y,&m,&d);
    day_year(y,m,d);
    printf("是这年的第%d天\n",day_year(y,m,d));
}

运行结果:

问题分析:

这个二维数组已经给出了实参,就是要针对是否为闰年,将该年的某月某日所在的天数加起来。在其中,“i”是控制年份是否为闰年,但在判定其是否为闰年的时候不能用“i”去相余。要注意的是函数头部与数组名称不能相同,然后用for循环运行定义月份之前的所有月份的天数和,每计算出一个月份用return返回到“s”的值。

字符数组应用(7.3.3)

(1)问题的简单描述: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判断其是否是回文数。

流程图:

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N 40
main()
{
    char str[N],ch='Y';
    int i;
    int len;
    printf("Please input a strings:");
    scanf("%s",&str);
    len=strlen(str);
    printf("\n");
    printf("字符串长度为%d",len);
    printf("\n");
    for(i=0;i<=len/2;i++)
    {
        if(str[i]!=str[len-1-i])
        {
            ch='N';
            break;
        }
    }
        if(ch=='Y')
            printf("%s是一个回文数\n",str);
        else
        printf("该字符串不是回文数"); 
}

运行结果:

问题分析:这里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循环的次数,len/2次循环。虽然在编译中不对它的约束条件减半依然是对的,但思路要理解。自己在编译的过程,没有想到用break跳出循环,可能是太久了不是很熟悉。

 

 小结:通过数组的练习,发现自己编译明显要弱于之前,因为在这里for循环的嵌套频繁,分支结构也经常套用。我觉得还是要理解每一个形参代表的是什么,限制条件可以多样化,这要基于对for循环参数的含义深刻理解,流程图是一个链接思路的工具,但今后要逐渐摆脱这种不依靠流程图就毫无头绪的境况。

 

 

 

 

posted @ 2019-06-02 01:35  布达拉弓  阅读(2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