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ython 写循环

在Python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循环。最常用的循环结构包括for循环和while循环。下面是一些基本的例子:

1. 使用for循环

for循环通常用于遍历一个序列(如列表、元组、字符串或范围)中的元素。

遍历列表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遍历范围

 
 
for i in range(5): # 生成0到4的数字
print(i)

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数字序列,然后你可以通过for循环来遍历这个序列。

 
 
for i in range(2, 7): # 注意range的结束值是不包含的,所以这里是7
print(i)

2. 使用while循环

while循环会在给定的条件为真时重复执行代码块。

 
 
count = 0
while count < 5:
print(count)
count += 1 # 更新条件,避免无限循环

3. 使用for循环遍历字典的键、值或键值对

遍历字典的键

 
 
person = {'name': 'John', 'age': 30}
for key in person:
print(key)

遍历字典的值

 
 
for value in person.values():
print(value)

遍历字典的键值对

 
 
for key, value in person.items():
print(key, value)

4. 使用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进行循环(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循环,但常用于创建列表或生成器)

列表推导式示例

 
 
squares = [x**2 for x in range(5)] # 生成0到4的平方数列表
print(squares)

生成器表达式示例

 
 
squares_gen = (x**2 for x in range(5)) # 生成0到4的平方数生成器
for square in squares_gen:
print(square)

5. 使用enumerate进行索引和值的迭代(常用于同时获取索引和值)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for index, fruit in enumerate(fruits):
print(index, fruit)

这些是Python中实现循环的几种基本方法。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偏好。

在Python中,读取数组(或者说列表)的长度非常简单,你可以使用内置的len()函数。这个函数返回对象(比如列表)中元素的数量。

python写 if 

if x > 5:

没有括号 

在Python中,读取数组(在Python中通常被称为列表)中位置为i的值的操作非常直接。你可以使用下标访问(indexing)来实现这一点。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方法:

使用下标访问

假设你有一个名为array的列表,你想读取位置为i的元素,你可以这样做:

 
 
array = [10, 20, 30, 40, 50] # 示例数组
i = 2 # 假设你想读取位置为2的元素
 
element = array[i]
print(element) # 输出: 30
 
python定义数组
 
array = [a,b,c]
 

2. 使用逻辑运算符

Python中的逻辑运算符包括andornot,可以用来组合多个条件。

 
 
x = 10
y = 20
if x > 5 and y > 15:
print("x 大于 5 且 y 大于 15")

3. 使用innot in判断成员资格

 
 
my_list = [1, 2, 3, 4, 5]
if 3 in my_list:
print("3 在列表中")

4. 使用isis not判断身份

is用于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

 
 
a = [1, 2, 3]
b = a
if a is b:
print("a 和 b 是同一个对象")
 

在Python中,实现自减(即变量自身减1的操作)有多种方式,取决于你具体想要达到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1. 使用 -= 操作符

-= 操作符可以用来实现自减操作。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变量x,想要将其值减1,可以这样做:

 
 
x = 5
x -= 1
print(x) # 输出: 4
注意python不用--表示自减1
 

在Python中,判断重复通常指的是判断一组元素中是否有重复项。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使用哈希表(在Python中通常指的是字典)是最直接和高效的方式之一。下面是一些使用哈希(字典)来判断重复的方法:

方法1:使用集合

由于集合(set)本身不允许重复元素,你可以将元素添加到集合中,如果添加时遇到KeyError,则说明元素已经存在。

 
 
def has_duplicates(lst):
seen = set()
for item in lst:
if item in seen:
return True
seen.add(item)
return False
 
# 示例
lst = [1, 2, 3, 2, 4]
print(has_duplicates(lst)) # 输出: True
set的长度也是用len()

1.3 基础操作

操作类型方法/运算符示例代码说明
添加单个元素 add() fruits.add("grape") 添加单个元素,元素存在则不处理
添加多个元素 update() fruits.update(["a", "b"]) 从可迭代对象(列表/元组/字符串等)添加多个元素
删除元素 remove() fruits.remove("apple") 删除指定元素,不存在则报错 KeyError,且只删除首位元素,删除后后面的元素会向前补位,
安全删除 discard() fruits.discard("mango") 删除指定元素,不存在则静默处理
随机删除 pop() removed = fruits.pop() 随机删除并返回元素,集合为空时报错KeyError
清空集合 clear() fruits.clear() 移除所有元素,集合变为空。
成员检测 in 运算符 "banana" in fruits → True 检查元素是否存在,返回布尔值

list添加元素

append list.qppend(0) 在列表末尾加一个0

在Python中,对列表(list)进行排序是非常直观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里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排序方法:

1. 使用sort()方法

sort()方法会直接在原列表上进行排序,不返回新的列表。

my_list = [3, 1, 4, 1, 5, 9, 2]
my_list.sort() # 默认升序排序
print(my_list) # 输出: [1, 1, 2, 3, 4, 5, 9]

# 降序排序
my_list.sort(reverse=True)

 

在Python中,如果你想定义一个元素为list的list(或者说一个列表的列表),你可以使用嵌套列表(nested lists)的概念。这意味着你将一个列表作为另一个列表的元素。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 定义一个空列表,然后动态添加元素为list的list
nested_list = []
nested_list.append([1, 2, 3])
nested_list.append([4, 5, 6])
nested_list.append([7, 8, 9])

在Python中,哈希表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现,最常见的是使用字典(dict)。字典在Python中是实现哈希表的一种非常直观和高效的方式。下面是如何使用字典作为哈希表的一些基本操作:

1. 创建字典

创建一个空的字典很简单,只需使用大括号{}即可:

 
my_dict = {}

或者使用dict()构造函数:

 
my_dict = dict()

2. 添加键值对

向字典中添加键值对非常直接:

 
my_dict['key'] = 'value'

3. 访问字典中的值

可以通过键来访问字典中的值:

 
value = my_dict['key']

4. 检查键是否存在

在尝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之前,可以先检查它是否存在:

 
if 'key' in my_dict: print("Key exists") else: print("Key does not exist")

5. 修改值

修改字典中已存在的键的值:

 
my_dict['key'] = 'new_value'

在Python中,遍历一个字典有几种常见的方式:

方法一:遍历字典的键(keys()方法)

 
my_dict = {"a": 1, "b": 2, "c": 3}
for key in my_dict.keys():
print(key)
 

在Python中,如果你想将一个字符串中的字符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方法1:使用sorted()函数

sorted()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列表,其中包含所有字符,这些字符根据字母顺序排序。你可以通过将结果转换回字符串来得到最终的排序字符串。

 
original_string = "python"
sorted_string = ''.join(sorted(original_string))
 
链表

1. 定义节点类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节点类(Node),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链接。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self.next = None

在Python中,‌set和dict的核心区别在于存储结构和用途:dict存储键值对(key-value),用于高效映射和查找;set仅存储唯一元素(相当于dict的键集合),用于去重和成员测试‌。两者均基于哈希表实现,但dict通过键访问值,而set不存储值且元素不可重复。‌‌

  • 两者均基于哈希表,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1),效率高。‌‌
  • dict因存储值,内存占用略高于set。‌‌

在Python中,None 关键字用于表示空值或缺失的变量。它是Python的一个内置常量,等同于其他编程语言中的 null 或 NULL

在Python中,TrueFalse是布尔类型的两个取值,用于表示逻辑上的“真”和“假”状态。 ‌12

表示方法

  • ‌True‌:表示条件成立、事实存在或肯定状态
  • ‌False‌:表示条件不成立、事实不存在或否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