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LX 改造 | 通过更换电容提升音质**
**2023年4月1日**
**引言**
最初购买笔记本电脑时,电脑仅配备有集成声卡,我通过耳机插孔连接功放,并从扬声器中播放声音。当时我急需一个带有黑白模拟输出端子的环境,于是没有多加思考,就购买了价格低廉的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LX。在亚马逊上,它的价格不到5000日元,还包含运费,可以说是相当划算。当时我买它只是权宜之计,但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我对它产生了感情。它声音清澈,还配备了易于使用的均衡器,整体表现相当不错。
我本打算继续使用这款声卡,但当我开始自制功放和扬声器后,曾经让我爱不释手的声卡逐渐变得不够用了。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真是可怕。于是,我决定对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LX进行改造。
**分解尝试**
Sound Blaster底部的橡胶垫已经开始脱落,我索性把它取了下来。结果发现……螺丝头露了出来。我忍不住想要打开它的冲动,于是决定动手拆解。咔哒一声,外壳被打开。哎呀,这样一来,厂家的保修就没有了。电路板上元件的密集程度令人惊叹。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芯片电阻和电容密密麻麻。光输出端子旁边和耳机端子旁边的线路是空着的。大概Digital Music LX和高端型号Digital Music PX的主板是相同的吧。
**USB总线电源的改进**
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LX通过USB供电,属于USB总线电源设备。电脑本身充满了噪声,从电脑获取的电源自然也会带有噪声。因此,USB总线电源并不太适合音频设备使用。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在输入电压处并联了一个去耦电容。通过加入去耦电容,可以抑制电压的波动,使其更接近纯净的直流电压。
已经有人介绍过Digital Music的改造方法,我决定效仿。似乎只要将电容连接到带有红色标记的IC(可能是稳压器)上,就可以实现去耦。从上图的方向看,如下图所示,连接一个100uF到470uF左右的电容即可。实际布线如下图所示。
我家附近的电子元件店没有售卖音频专用电容,无奈之下,我选择了一种比较少见的钽电容。钽电容比普通电解电容要好一些。它们圆圆的、亮闪闪的,非常可爱,颜色也很不错。由于总线电源的电压为5V,因此我选择了耐压6V的电容,容量为220uF。在上图中,标有“+”的左侧引脚为正极。钽电容的价格异常昂贵,一个就花了367日元。
**2008年11月17日补充**
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钽电容在故障时会发生短路,因此将其用作去耦电容是危险的。幸好它没有发生故障,我现在已经换成了OS-CON电容。(感谢AOYAGI先生的指正。)
全景如下图所示。钽电容的蓝色非常醒目。
**改造结果**
在相同音量下,声音变得更响亮,低音也更加有力。以前我需要开启低音增强功能,但改造后,低音增强功能已经不再需要了。此外,信噪比似乎也得到了提升,声音变得更加浑厚和浓郁。
我还使用了一款名为RightMark Audio Analyzer的软件来测试声卡的性能。以下是改造前后的对比:
| 项目 | 改造前 | 改造后 |
|------|-------|-------|
| 频率响应(40 Hz至15 kHz),dB:| +0.00,-0.00(优秀)| +0.00,-0.00(优秀)|
| 噪声水平,dB(A):| -400.0(优秀)| -98.2(优秀)|
| 动态范围,dB(A):| 91.0(非常好)| 98.1(优秀)|
| 总谐波失真(THD),%:| 0.0044(非常好)| 0.0003(优秀)|
| 互调失真+噪声,%:| 0.0075(优秀)| 0.0037(优秀)|
| 立体声串扰,dB:| -364.0(优秀)| -99.3(优秀)|
| 10 kHz时的互调失真,%:| 0.0088(非常好)| 0.0040(优秀)|
太令人惊讶了!仅仅通过增加去耦电容,噪声水平和动态范围就大幅提升了。不过,改造前的噪声水平和立体声串扰似乎没有准确测量。通过这次改造,我甚至觉得Creative公司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在产品中加入去耦电容呢?这简直太成功了!
**将所有电容更换为音频级**
电路板上有30个电容,它们都是台湾产的廉价Jamicon品牌。这些电容看起来很容易更换,所以我决定将它们全部换成音频专用电容。
更换内容如下:
| 原电容 | 新电容 |
|--------|--------|
| 220uF JAMICON 16V 524MO(M) SK 85℃ ×2 | 220uF OS-CON 10V 10SA220M ×2(231日元,若松通商)|
| 47uF JAMICON 16V 524MO(M) SS 85℃ ×1 | 47uF Nichicon MUSE ES 16V UES1C470MPM ×1(47日元,共立电子)|
| 22uF JAMICON 16V 524MO(M) SS 85℃ ×8 | 22uF Nichicon MUSE ES 16V UES1C220MEM ×8(47日元,共立电子)|
| 10uF JAMICON 16V 524MO(M) SS 85℃ ×18 | 10uF Nichicon MUSE ES 16V UES1C100MDM ×18(42日元,共立电子)|
| 4.7uF JAMICON 16V 524MO(M) SS 85℃ ×1 | 4.7uF Nichicon MUSE ES 25V UES1E4R7MDM ×1(42日元,共立电子)|
| 1uF JAMICON 16V 524MO(M) SS 85℃ ×1 | 1uF OS-CON 30V 3OSC1M ×1(84日元,若松通商)|
OS-CON是一种蓝色的电容,用于音频时,据说可以使中高音更加紧实,轮廓更加清晰。虽然它是电解电容,但具有与薄膜电容相当的理想特性。
绿色部分是Nichicon的音频专用电容MUSE。MUSE是一种高品质电容,通常用于高端功放。这次我选择了双极性的MUSE ES系列。
当我开始更换电容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原本以为会很容易,但印刷电路板的孔比想象中小得多,而且焊锡也不容易熔化。JAMICON电容像恶魔一样牢牢扎根,新的电容引脚也很难插入。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尝试后,我掌握了窍门。使用较热的电烙铁(约60W)快速熔化JAMICON引脚上的焊锡,然后将其拔出。接着,一边用热电烙铁加热新的电容引脚,一边熔化孔中的焊锡,将新的电容插入电路板。这样可以非常高效地完成更换。
这是更换后的壮观景象。电路板上出现了一片小小的“绿地”。由于MUSE和OS-CON都比JAMICON大,如果不斜着放,根本放不下。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最终得到了类似曼哈顿天际线般的视觉效果,我感到非常满意。这块电路板的“牙齿”排列可真是参差不齐。
**更换后的音质变化**
低音变得更加深沉有力,声音线条更加粗壮,整体更有气势,仿佛声卡的容量增加了。无论输入什么声音,都让人感觉更加安心。我用RMAA测量了频率特性等参数,结果与USB总线电源改造后的数值完全一致。最终结果非常好,我很满意。现在,声卡不再发出像原来Sound Blaster那样空洞的声音,已经变成了一款高端声卡。

原文地址:
https://blog.bnikka.com/audio/soundblaster.html
加入去耦电容通常是为了抑制电压波动,而不是导致电流不稳定。以下是相关解释和分析:
### 去耦电容的作用
去耦电容的主要作用是:
1. **降低电源噪声**:通过提供局部电荷储备,减少电源电压的波动。
2. **提供瞬态电流**:当芯片或电路在瞬间需要大量电流时,去耦电容可以迅速提供这部分电流,避免电源电压的急剧下降。
3. **减少电磁干扰(EMI)**:通过滤除高频噪声,降低电磁干扰。
### 对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1. **不会导致电流不稳定**:去耦电容的作用是平滑电源电流,而不是引入新的电流波动。它通过存储和释放电荷来稳定电压,从而间接保持电流的稳定。
2. **优化电源分配网络(PDN)**:合理的去耦电容配置可以降低PDN的阻抗,确保电源网络在不同频率下都能提供稳定的电流。
### 注意事项
- **电容选择和布局**:如果去耦电容的选型或布局不合理,可能会引入谐振问题,导致某些频率下的阻抗升高,从而影响电源稳定性。因此,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容值的电容,并将其靠近电源引脚放置。
- **寄生参数的影响**:去耦电容的寄生电感(ESL)和寄生电阻(ESR)会影响其高频性能。选择低ESL和适当ESR的电容可以优化高频去耦效果。
综上所述,加入去耦电容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电源稳定性,而不是引入电流不稳定的问题。只要合理选择和布局电容,就可以有效抑制电压波动,同时保持电流的稳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