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记录一下关于扩散模型自己的些许笔记

Posted on 2025-08-19 21:07  Alex_bd  阅读(1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引用于公众号“孙兵兵 2025”所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1、DDPM只能处理扩散步数为离散的情形。数学上,更优美的方法是采用随机微分方程SDE构建扩散模型的理论框架。随机微分方程来源于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起源于1827奶奶苏格兰植物学家 罗伯特-布朗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时,首次系统地记录了这种微粒无休止、不规则的运动现象。

  后来,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布朗运动的根源在于水分子的热运动。悬浮的微粒在同一时刻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数量巨大水分子的不断碰撞。由于分子运动的随机性,这些碰撞在任何一个瞬间都无法完全相互抵消,导致微粒受到的瞬时合力不为零且方向随机,从而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不规则运动。

 

2、从拉格朗日视角来看,单个粒子的随机轨迹(对于扩散模型而言,对应我们对单个图像如何处理);

image

 

另一个视角:问,在空间任意一点x处,粒子的浓度(或概率密度)如何随时间演化?(对于扩散模型而言,对应数据的分布如何演化),给出了宏观的扩散方程。

 

3、关于确定性系统与随机系统的对比:

image

 

  1. 确定性系统是“守恒”的:想象一滴墨水滴入一个完美流动的、不会混合的液体中。这滴墨水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整体移动、变形,但它永远不会自己“化开”。它的密度分布由连续性方程主导,总的“墨水”量是守恒的。这类行为遵守物理学中的刘维尔方程,描述了在保守系统中相空间体积的守恒。

  2. 随机系统是“耗散”的:现在,想象将一滴墨水滴入一杯静止的清水中。由于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墨水会不可逆转地向四周扩散,直到均匀分布在整杯水中。这个过程由福克-普朗克方程主导,其核心是扩散项 。扩撒项总是倾向于“削峰填谷”,将集中的概率密度抹平,使系统走向更无序、更不确定的状态。这是一个典型的耗散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增的原理是一致的。

 

这种从“确定”到“随机”的类比,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了扩散过程的本质。而扩散生成模型的全部威力,就在于学习如何逆转这个耗散过程——即学习一个能够抵消扩散效应的漂移场 ,从而将一团毫无信息的噪声(均匀分布)“凝聚”成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目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