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由央视网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
该片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聚焦出生、求学、上班、告别等12个人生断面,勾勒出中国人鲜活的生活图景 [1]  。
该纪录片于2020年1月15日起每周三晚21:45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播出 [2]  ;同年4月15日,《人生第一次》播出收官之作《告别》 [3]  。
 
 

百科星图

查看更多
 
 
 
涂松岩
涂松岩,1974年10月6日出生于北京,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4级本科。2006
 
高亚麟
高亚麟,1972年6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国内地男演员、编剧、导演。2000年首次参演电视剧《吕不韦传奇》
 
王耀庆
王耀庆(David Wang),1974年7月15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籍贯山东,中国台湾男演员,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影像传
 
秦博
秦博,导演,作品有《人间世》、《人间世第二季》《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二次》。
 
中国
《中国》是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由李东珅和周艳担任总导演。该片再现华夏历史切面,挖掘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的纪录片,共10集,每集50分钟。2020年8月22日
 
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由央视网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该片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聚焦出生、求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许继锋执导的纪录片。该片共六集,分别为《君子》《大师》《师父》《衣冠》《兄弟》《刀
 
航拍中国
《航拍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纪录片,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共计34集。该片分为包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陈晓卿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该节目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
 
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由叶君、萧寒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复类纪录片,在央视电视栏目《纪录片编辑室》中播出
 
蔚蓝之境
《蔚蓝之境》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然资源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联
 
人生第二次
《人生第二次》是由央视网、SMG、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秦博担任总导演的人文纪录片。该片通过“圆”与“缺”、“纳”与“拒”、
 
人间世第二季
《人间世第二季》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的十集医疗新闻纪录片。该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通过蹲点
 
人间世
《人间世》是由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联合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21年6月14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该片于2022年8
 
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由央视网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该片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聚焦出生、求
中文名
人生第一次
外文名
The Firsts in Life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类    型
人文纪录片
首播时间
2020年1月15日
播出频道
东方卫视
播出时间
每周三晚21:45
导    演
秦博
每集长度
约 30 分钟
播出状态
已完结
在线播放平台
央视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

剧情简介

编辑 播报
《人生第一次》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断面,时间上贯穿于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空间上分布于医院、学校、军队、房产中介、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人生场景。在每集的开头,都邀请一位与故事内核相呼应的“故事讲述人”引出正片,对故事的旁白进行配音和情感诠释 [4]  。

分集剧情

编辑 播报
第一集:《出生》

  新生命的诞生既伴随着喜悦,也伴随着为人父母生育过程中的种种选择与风险。本期通过蹲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记录下产科病房一个个真实故事,记录下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面对的第一次挑战和专有的守候。


第二集:《上学》

  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的一批孩子迈入学堂,这是孩子们的人生第一次入学。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上学”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一次重大选择。幼升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对父母而言到底是指导还是误导?孩子们和家长如何适应他们的选择?喜泪参半的故事里是孩子们成长的轨迹。


第三集:《长大》

  云南保山漭水,大山深处。曾经在这里支教的大学生康瑜决定在这里留下来,当一名教孩子们写诗的老师。这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需要翻山越岭,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写诗的灵感。他们把对家长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感情都写进自己的诗里,这是孩子们创造的最原始、最纯粹的艺术。


第四集:《当兵》

  告别吉林的父老乡亲,踏上前往湖北荆门的火车,小徐开启了人生中的一个全新身份:新兵蛋子。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队列,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紧急集合,第一次拉练……无数第一次中,小徐和其他两位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从地方青年向空降兵军人的转变。


第五集: 《上班》

  河南商丘的郭辉全身 95%烧伤,通过培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一名专业网络客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李青荣,原以拉货维持生计,如今,她每个月有几千元的稳定收入,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本期镜头对准残疾人客服这一特殊群体,从双十一奋战的“云上的客服”这一角度,让世界了解中国残疾人的救助事业。


分集剧情参考资料来源: [2] 

幕后制作

编辑 播报

创作背景

导演创作该纪录片的主题是“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该片从萌生想法开始策划到拍摄完成至播出,一共用了三年多时间,主创人员希望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感受人生的善意与美好,致敬每一个骨子里坚韧又乐观的中国人。
该片的创作是基于对纪录片行业的深刻观察。2017年前后,短视频的兴起到爆炸式发展,引发了纪录片形式的改变。但是,迫于制作成本、更新频率等的要求,短视频制作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生产模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片子,影像风格和叙事结构千篇一律,拍摄对象扁平化、片面化,这些都是与纪录片的本质相悖离的。所以创作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寻找突破,团队成员搜寻大量资料,并拍摄好几集样片,找到专业的工作室,共同开始了以“人生第一次”为主题的合作 [5]  。

拍摄过程

2019年年中,12位导演几乎同时出发,进行12个主题的蹲守拍摄,短至一个月,长达半年。
拍摄《当兵》这一集时,团队蹲守了小半年,因为伞兵必须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第一跳。拍摄《长大》时,导演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和云南乡村漭水中学的留守儿童混熟 [5]  。

后期制作

为了丰富节目的质感,《人生第一次》邀请了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韩童生、辛柏青、郎月婷、张钧甯、寇振海、阿云嘎等12位声音各具特色的演员作为“故事讲述人”。每一位“故事讲述人”的自身经历都与相对应的故事内核紧密相连,他们是讲述人、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他们将通过自己的阐述和声音,融合对于影片的所思所想,用克制又专注的表达,诠释蕴藏在影片中的世事变化和情感波动 [6]  。

主创团队

编辑 播报

制作团队

出品人
钱蔚 罗琴
总策划
魏驱虎 李鸣
总监制
唐晓艳 兰军
总制片人
张昊
总统筹
黎晓炜
制片人
陶皆辰
总导演、总撰稿
秦博
导演组
于颖 施筱青 孙功旭 张怡 詹佳骏 张涛
陈婷 黄远 黄旭晨 蒋逸哲 谢抒豪 唐欣荣
摄影指导
陈健
摄影组
陈健 田光甫 洪军 凌浩 宋洁寒 许伏金 尤桢炜 陈国强 腾凌云 贝凯凝 陈威林 张新升 余兆理 郭昭 杨志清
航拍摄影
陈健 凌浩 田光甫
灯光
孙雷冰 司马舰
录音
张永恒 吴浩军 张智琦
剪辑
杜朋 吴杰 徐丽丽 刘育玮 牛鹏鹏
调色师
陈佳瑶
混音
曹伊 [7] 

讲述嘉宾

讲述人
简介
演员
代表作:《双面胶》、《双城生活
演员、编剧、导演
代表作:《家有儿女》、《卫生队的故事》、《人民的名义
演员
代表作:《失恋33天》、《浮沉》、《小爸爸
秦博
导演
代表作:《人间世
演员
代表作:《民兵葛二蛋》、《浮沉》、《裸婚时代
演员、钢琴演奏者
代表作:《盲探》、《华丽上班族》、《惊天大逆转
演员
代表作:《红岩》、《理查三世》、《狂飙
演员
演员
代表作:《金粉世家》、《情深深雨濛濛》、《京华烟云
演员
代表作:《白色巨塔》、《温暖的弦》、《最美的时光
演员、制片人
代表作:《人民的名义
音乐剧演员、歌手、影视演员
代表作:《阿尔兹记忆的爱情

音乐原声

编辑 播报
名称
演唱者
词曲
备注
推开世界的门
杨乃文
火星电台·黄少峰
片尾曲 [7] 

发行信息

编辑 播报

播出平台

首播时间
播出时间
播出平台
2020年1月15日
每周三晚 21:45
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 [8] 

点阅率

抗疫节目《2020,人生第一次我们这样过年》上线当天,微博热搜排名第17位,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超3.5亿,讨论量超10万。自开播以来,《人生第一次》的豆瓣评分稳居9.2,bilibili网评分达9.8,海内外播放量超过4亿 [9]  。

获奖记录

编辑 播报
获奖时间
颁奖方
奖项名称
获奖方
备注
2022年8月
2022微博视界大会
微光荣耀作品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
入围 [13] 

作品评价

编辑 播报
《人生第一次》如同一幅长篇画卷,汇集了普通人的喜乐哀怨、相聚离散、奔放压抑,描绘了当代国人生活中最动人的画面,用群体人物的平凡人生,诠释了中国的时代精神——“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此外,《人生第一次》打破了人文纪录片的常规操作手法,并没有把视角和切入点固定在一个主题、一个人物身上,而是每期不同主题,每个主题有一到多个拍摄对象,扩展了视角的维度,纵向切割人生故事,穿越时光,描摹情感。同时,每期一位明星讲述人的出现,也更易于观众的代入。每位故事讲述人在配音之前提前观片,并且简短阐述自己的观片体验,他们既是观众,也是讲述者,纪录片拍摄团队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一种间接的交流和互动。《人生第一次》以其对人生横截面切割的精准度和锐度,真实展现了生活的现实和人们面对残酷的勇气;以动情而不煽情的温度,抚慰了世间冷暖;以广博而宽宏的视角,见证了生命中平凡的美好 [9]  。(央视网 评)
《人生第一次》无疑是会让观众反复咀嚼的佳作,因为它在温暖的笔触之下,娓娓道来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更用心标注了幸福人生的终极密码。十二期节目,串联了十二个人生的重点篇章,既捋清了个体纵向的成长脉络,又触及了横向群体的共通认知,它不逃避苦难和沉重,更着力呈现倔强、勇气、希望和美好,整体用克制含蓄的客观记录,温柔地牵起每个人的手,去生命历程的各个角落看一看。该纪录片用厚重的内容支撑主题,有贫穷中的浪漫,有困顿中的积极,有压力下的奋进,它拒绝粉饰过后的歌舞升平和食之无味的心灵鸡汤。它作为央视网在加强内容建设的过程中涌现的又一部公认的“业良之作”,《人生第一次》用见微知著的细腻笔法,诠释并传递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同时引导大众留意不同群体的生活现状和人生态度,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和尊重弱势群体,高度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10]  。(光华锐评)
《人生第一次》抓住人生中12个重大节点,围绕关注度高的话题,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第一次”组成连环画式生命剪影,向观众传递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该片将“人生”这个庞大命题慢慢拆解,记录普通人生活,在点点滴滴的场景中建构群像。个体境遇是时代注脚,切口虽小,但见微知著,能够一窥社会发展现实图景。整部片子充盈着暖色调,让观众在笑中获得启迪,落泪时心生感动和希望 [11]  。(《人民日报》)
选题独具匠心,视角、立意非常好。通过一部纪录片,系统地把人生的第一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对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生回顾和反思。《人生第一次》很好地回应了******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们时讲到的四个字:培根铸魂。该部纪录片用深刻的选题、独特的视角,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境界,真正在做培根铸魂的工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评)。《人生第一次》既有价值的引领,也实现了人生的引领。人生百态,存在着丰富样本与多种可能,就如《长大》篇中所说,诗歌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全片基调温暖正向,让观众感觉社会是充满了希望与温暖的,满满的正能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 评)。《人生第一次》还体现了对时代的映照,“脱贫攻坚、垃圾分类、留守儿童、医患关系……在《人生第一次》里能看到时代的脉搏,所有的细节里面都有时代的背景,而每一集里又能看到主人公精神上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民族精神的成长史(《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丁玫 评) [12]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