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博客作业03--树

0.PTA得分截图

1.本周学习总结(0-5分)

1.1 总结树及串内容

1.1.1串的BF\KMP算法

1.1.1.1BF算法

算法介绍

  • 若现在两个字符串S和T,若要在S串中寻找T串,则S串称为目标串,T串成为模式串。
  • 取T的第一个字符和S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匹配则再取S的第二个字符和T的第二个字符比较,若不匹配则取S的第二个字符和T的第一个字符从头比较,以此类推,直到在T中完整匹配出S串。
  • 该算法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较高,最坏的情况可达O(m*n)(m,n分别为S和T的字符串长度),因此此算法又称蛮力算法。
    图示助通
    1.目标串S的第一位开始与模式串T第一位匹配,B与l不匹配,匹配失败

    2.目标串S第二位开始与模式串T第一位匹配,i与l不匹配,匹配失败

    3.目标串S第三位开始与模式串T第一位匹配,S与T四个字母全部匹配,匹配成功

代码实现

int StrCompare_BF(string S, string T, int pos = 0)
{
    int i = pos;    //i用于主串S的起始位置
    int j = 0;        //子串的起始位置
    int lenS = S.size();
    int lenT = T.size();
    while (i < lenS&&j < lenT)
    {
        if (S[i] == T[j])
        {
            ++i;
            ++j;
        }
        else
        {
            //当字符不匹配的时候,i回溯,移动到下一位
            i = i - j + 1;    
            j = 0;
        }
    }
    if (j >= lenT)
    {
        return i - j;   //匹配成功则返回T在S串中出现的第一个位置
    }
    else
    {
        return -1;    //未成功
    }
}

1.1.1.2KMP算法

算法介绍
步骤图解

1.1.2二叉树相关梳理

1.1.2.1存储结构

顺序表存储(数组)

  • 图示助通(完全二叉树和非完全二叉树)

  • 说明
    顺序存储就是创建一个数组来存放树结点(注意到数组的第一个空间是舍弃不用的),依次从下标1开始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顺序逐个存储结点数据,那么我们由上面两种树的存储情况来看,完全二叉树用数组来存储是较为合理的,但不完全二叉树用数组来存放会浪费很多空间,如果在此时树的深度很大很大,那么浪费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此时更适合用二叉链来存放,由下面介绍。
    二叉链表存储
    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BTNode
{
   int data;
   struct BTNode* lchild;     //结点数据域
   struct BTNode* 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
}BTNode,*BiTree;

图示助通(以上面非完全二叉树为例)

1.1.2.2建法

根据其先序遍历递归

  • 法一:函数无返回
void CreateTree(BiTree& T, string str, int &i)      //i是引用变量,值的改变是全局的
{
	int len = str.size();

	if ( i >= len)             //必须先判断str的遍历是否到头,否则会出现越界访问
	{
		T = NULL;
		return;
	}
	if (str[i] == '#')
	{
		T = NULL;
		return;
	}

	T = new BiTNode;
	T->data = str[i];

	CreateTree(T->lchild, str, ++i);
	CreateTree(T->rchild, str, ++i);
}
  • 法二:函数返回根结点
BiTree CreateTree(string str, int &i)
{
        BiTree T;
	int len = str.size();

	if ( i >= len)
        {
		return NULL;
	}
	if (str[i] == '#')
	{
		return NULL;
	}

	T = new BiTNode;
	T->data = str[i];

	T->lchild=CreateTree( str, ++i);
	T->rchild=CreateTree( str, ++i);
}

根据其顺序存储(层次)结构

  • 首先将树的空结点补齐

  • 再用数组来层次存储
    ABCD#EF#GH##I######(可理解为层次存储,#代表空结点)

  • 代码

BiTree CreateTree(string str, int &i)
{
        BiTree T;
	int len = str.size();

	if ( i >= len)
        {
		return NULL;
	}
	if (str[i] == '#')
	{
		return NULL;
	}

	T = new BiTNode;
	T->data = str[i];

	T->lchild=CreateTree( str, i*2);        //与先序建树的区别
	T->rchild=CreateTree( str, i*2+1);
}

根据先,中序还原树

  • 图示

  • 具体代码

BTree CreateTree(char *pre,char *in,int n)    //pre和in是分别指向先序字符串和中序字符串第一个字符的指针
{
    BTNode *s;
    char *op;
    int k;

    if(n<=0)
    {
        return NULL;
    }

    s=new BTNode;
    s->data=*pre;

    for(op=in;p<in+n;p++)          //在中序序列中寻找根结点
    {
        if(*op==*pre)
        {
            break;
        }
    }

    k=op-in;

    s->lchild=CreateTree(pre+1,in,k);            //递归往下生成结点
    s->lchild=CreateTree(pre++k+1,op+1,n-k-1);

    return s;
}

根据中,后续还原树

  • 图示
  • 具体代码
BTree CreateTree(char *post,char *in,int n)    //post和in是分别指向先序字符串和中序字符串第一个字符的指针
{
    BTNode *s;
    char *op;
    int k;

    if(n<=0)
    {
        return NULL;
    }

    s=new BTNode;
    s->data=*(post+n-1);

    for(op=in;p<in+n;p++)          //在中序序列中寻找根结点
    {
        if(*op==*(post+n-1)
        {
            break;
        }
    }

    k=op-in;

    s->lchild=CreateTree(post,in,k);            //递归构造左右子树
    s->lchild=CreateTree(post+k,op+1,n-k-1);

    return s;
}

1.1.2.3遍历(递归遍历和层次遍历)

以此二叉树为例

递归遍历

  • 先序
    遍历结果:ABDGCEHFI
    代码
void PreOrder(BTree T)
{
   if(T==NULL)
   {
      return;              //递归口退出递归
   }
   else
   {
      cout<<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 中序
    遍历结果:DGBAHECFI
    代码
void InOrder(BTree T)
{
   if(T==NULL)
   {
      return;              //递归口退出递归
   }
   else
   {
      InOrder(T->lchild);
      cout<<T->data;
      InOrder(T->rchild);
   }
}
  • 后序
    遍历结果:GDBHEIFCA
    代码
void PostOrder(BTree T)
{
   if(T==NULL)
   {
      return;              //递归口退出递归
   }
   else
   {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cout<<T->data;
   }
}

层次遍历
遍历结果:ABCDEFGHI
思路图解:


代码

void LevelOrder(BTree T)
{
    queue<BTree>Q;
    BTree Temp;

    if(T!=NULL)          //先将根结点入队
   {
       Q.push(T);
   }
   else
   {
       return;
   }

   while(!Q.empty())
   {
       Temp=Q.front();

       if(Temp->child!=NULL)
       {
           Q.push(Temp->child);
       }
       if(Temp->lchild!=NULL)
       {
           Q.push(Temp->lchild);
       }

       cout<<Temp->data;
       Q.pop();
   }
}

总结:先,中,后序遍历二叉树的区别仅仅在于输出结点先后顺序的控制,所以整合为递归遍历,与层次遍历区别开来。

1.1.2.4应用

1.1.3树的相关梳理

1.1.3.1树的结构

双亲表示法

  • 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PTNode
{
    ElemType data; 
    int parent;    //指向双亲的下标
}PTNode;    //结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PTNode nodes[MAXSIZE];
    int root;    //指向根结点的下标
    int count;    //结点数
}PTree;

  • 概念理解:
    1.采用顺序表(数组)存储各个结点。
    2.给各个结点附上一个变量parent,用来记录双亲在数组中的下标
  • 图示助通:

孩子表示法

  • 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CTNode
{
    int child;    //指向第一个孩子
    struct CTNode *next;    //指向后续孩子
}*ChildPtr;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
    ChildPtr *firstchild;    //指向第一个孩子
}CTBox;    //定义表头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PTNode nodes[MaxSize];    //存储结点
    int root;    //指向根结点的下标
    int count;    //结点数
}CTree;    //定义树结构体
  • 概念理解:
    1.存储树采用的是 "顺序表+链表" 的组合结构
    2.从根结点开始,由数组存储各个结点。
    3.给各个结点分配一个链表,若有孩子,则链表节点存孩子在数组中的下标,下一个链表节点是第二个孩子,以此类推;若无孩子,则该链表就是NULL。
  • 图示助通:

孩子兄弟表示法

  • 结构体定义:
#define ElemType char
typedef struct CS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CSNode * firstchild,*nextsibling;     //指向第一个孩子和指向相邻的兄弟
}CSNode,*CSTree;
  • 概念理解:
    1.采用的是链式存储结构。
    2.结构体成员有data(数据域),nextbro(指向双亲相同的兄弟结点),firstchild(指向第一个孩子结点)
  • 图示助记

1.1.4线索二叉树

1.1.4.1线索树的注意点

  • 空的左孩子指针指向该结点的前驱;空的右孩子指针指向该结点的后继。这种附加的指针值称为线索,带线索的二叉树称为线索二叉树。
  • 为了标志左右孩子指针的空与不空,在结构体定义中增加了两位成员ltag,rtag,若左孩子指针为空,则ltag值赋为1,不空则为0。
  • 在不同的遍历次序下,二叉树中的每个结点一般有不同的前驱和后继。因此,线索二叉树又分为前序线索二叉树、中序线索二叉树和后序线索二叉树3种

1.1.4.2线索树的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BTNode
{
    struct BTNode* lchild,rchild;
    int ltag,rtag;
}

1.1.4.3举例(先序,中序,后序)

  • 以中序为例

1.1.5数的特殊应用

1.1.5.1哈夫曼树

字符编码问题的提出

  • 若有一段字符为abbaca,出于某种需求将其用二进制(0和1)编码
  • 若分别表示为a(01),b(000),c(00),则字符串完整编码为01000000010001
  • 问题便来了,若将第二步二进制编码解码为原字符,字符串acccaca也符合条件,那么如何使解码唯一呢
  • 问题二:如何使解码唯一的同时,占用二进制为最少呢
    问题的解决
  • 为使得编码唯一,某个字符二进制编码的后缀不能为另一个字符的前缀,发现用二叉树的叶子结点表示这些字符,从根结点开始,在寻找字符的过程中,往左走编码为0,右则为1。
  • 为使得编码长度最短,则在字符串中出现次数越少的字符所在层数应该越高,所以在建树过程中,字符出现的次数作为其权重,在所有权重中寻找最小的两个,组成一棵树,它们分别为叶子结点,根结点权重为它们权重的和,再将根结点的权重加入原来的比较中,直到最后只剩一个结点。
    图示助通(字符串addbbaddcad为例)

1.1.5.2并查集

引例

1.2.学习体会

本章的树相较于上一章的栈和队列来说,我个人认为难度会稍大一点,因为树的多个操作和应用需要进行递归运算,这对于递归函数结构的设计和参数传递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将考验我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此时若感觉到困难,可借助手动步骤演示来帮助函数设计。那么对于学好树的内容来说,除了上面的建议之外,我们还应该要熟记许多小知识和基操:概念如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树的高度,度,完全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个数计算,基操如三序遍历,层次遍历,算数高度,层数,wpl。

2.阅读代码(0--5分)

找4份优秀代码,理解代码功能,并讲出你所选代码优点及可以学习地方。主要找以下类型代码:
考研题
PAT\天梯赛题目
ACM题解
leecode--树
注意:不能选教师布置在PTA的题目。完成内容如下。

2.1 题目及解题代码

可截图,或复制代码,需要用代码符号渲染。题目截图后一定要清晰。

2.1.1 该题的设计思路

链表题目,请用图形方式展示解决方法。同时分析该题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1.2 该题的伪代码

文字+代码简要介绍本题思路

2.1.3 运行结果

网上题解给的答案不一定能跑,请把代码复制自己运行完成,并截图。

2.1.4分析该题目解题优势及难点。

评分注意
本学期,博客作业重点会在知识总结及代码阅读内容。代码阅读部分务必按照要求详细介绍解题思路。回答简单应付,博客书写没有看出作者对代码理解,则得0分。
------------恢复内容结束------------

*------------恢复内容结束------------

posted @ 2020-04-10 22:12  囫囵吞了个枣  阅读(1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