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计划(转自人人)

终于考完研,本来是想写点感慨啊思绪万千啊神马的,想了想那些终究是浮云,还是总结点有实用价值的玩意吧。

关于如何做计划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实践了有几年了,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OK!Let's begin.

1.为毛要做计划——AIR理论

    有一个个人总结的看似很装逼的理论,叫AIR(空气)理论,也就是说,要完成一件事情,事情的过程是由arrangement(计划)、implementation(执行)、regulation(调整)三个过程组成的,这三个过程缺一不可。当然,执行是整个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再好的计划,不执行就等于扯蛋。但如果没有计划以及调整计划这两个步骤,执行的过程将很容易变的效率低下,带有各种随机性,容易半途而废。有道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计划还是个比较重要的东东。当然,个人觉得,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计划的,需要做计划的往往是那些学习工作中的任务或者其他需要限期完成的事情。在计划控制下的生活是比较紧张的。但哪怕是眼前有再紧张的任务,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轻松的空间,所以没必要把自己的每天24小时都做成计划搞成紧绷的状态。

2.什么是计划——计划的具体可实施性

    所谓计划,是指可以被主体掌控、进一步细分并具体执行的过程的纲要。比如说要准备个考研,计划绝对不是我要考个多少分或者要考上什么学校,或者每个星期英语神马的能多做多少分,少错几个题云云,那叫目标,那根本就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所谓计划,应该是我今天要看几页书,这个月要做多少张题,一年内能看多少门科目看几遍等等。或者说我要做个课题项目,那我可以计划今天要做PCR,明天要跑电泳,这个月转质粒,但我不能计划我今天要P出需要的质粒,今天要跑出需要的蛋白。因为我们只能控制过程,不能决定结果,所以计划也只能规定过程,不能规定结果。这样的计划才是具体的实际的能够被掌控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计划的三要素(神马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探讨效率的作用

    从高中准备期末考试和高考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制定计划,比如今天我要用几小时看完什么书,做完几页题之类的,但制定了计划,总是实施不了,或者硬是被实施了,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后来我思考这个问题,才发现,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在做计划的时候被我忽略了,那就是效率问题。

    计划有三要素:时间、内容、效率这三个过程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他们的关系,比较像初中物理中学到的时间t、路程s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v=s/t,但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讲。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要用100分钟的时间走1000米,那他只需要每分钟蠕动10米;如果要用10分钟走1000米,他可能就要快一点步行;如果是5分钟,那他可能就需要用跑的;如果是1分钟,那他要是有汽车神马的交通工具或许还能实现。如果你告诉我,你想1秒钟走1000米的距离,那你可能需要去看看精神科的医生……你当你是内裤外穿的superman么?!所以,类比到制定计划,以大家都熟悉的看书为例,如果10页的书你用10小时看完,可能你纯属浪费时间;如果用30分钟到60分钟,可能全神贯注的看刚好能够记住需要记住的内容,掌握的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只用5分钟,那你可能只有书中内容的视觉刺激,完全没有形成理解记忆;如果是五秒钟,那你可能只有翻书的动作,连视觉刺激都形成不了。所以说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如果一定时间内的内容过少,则效率低;如果内容过多,则脱离现实性以至于实际效率也很低。虽然我们制定计划的基本方式都是在多长时间做多少内容的事情,但一定要考虑到效率的因素。

4.三要素在执行计划中的运用(如何执行和调整计划)——保证执行中的效率

    前面说了,计划的执行才是整个过程的中心环节。但制定完计划,在进一步执行计划的过程当中,问题就产生了。因为我们在制定计划的过程当中无法完全准确的估计自己的效率。毕竟效率这个玩意是无法定量衡量的。所以执行计划的过程不能完全反映计划的预期效果。比如我们计划1小时看15页书,这个计划也是基本合理的。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因为效率必想象中高,所以50分钟就看完了,或者因为走了下神上了个厕所之类的,70分钟才看完。也有时候,我们过高或过低估计了自己执行计划的效率。也有时候,我们迫于一些压力,头脑一热,导致制定的计划过多,不符合客观规律。等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个人认为,这需要运用数学当中函数的理论来解释(我不是数学系毕业,5年不学数学,说的不对欢迎拍砖)。所谓函数,是解决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只能探讨两个量,我们见过的函数都是y等于什么什么x,如果所探讨的问题存在三个量,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常常是把其中的一个两看为常数或者什么别的方法,总之把三个量问题转化为两个量的问题,再进行讨论。类比到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存在时间、内容和效率三个要素,而且时间和内容是写在计划中的有形的手,而效率是在执行过程中才能确定的无形的手。前面已经讲过,虽然理论上讲v=s/t,但实际过程中,效率完全不取决于s/t,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观能动性的量。所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只能确定两个要素。这样就出现了三种组合的选项,即A.在规定时间内做多少内容;B.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什么效率做事情;C.按照什么效率做多少内容的事情。显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以B和C为比较稳妥的选项

    明白这个原理,具有如下两个方法论意义:第一,学会锻炼自己制定出尽量能够完全实现的计划。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所能够达到的效率还不甚了解,可以先在制定计划的过程当中只规定时间或内容,执行几天之后再把另一个要素添加到计划中去。比如,我要背5000英语单词,但我不知道我1小时到底能背多少,那我可以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只计划自己每天背1小时单词,而不规定具体的量,然后连续执行个四五天,发现自己平均每小时能背50个单词。在此基础上,再规划一下自己5000个单词能用多久背完,每天背几个小时背多少个,这个计划就是比较合理的。第二,调整计划(regulation)的重要性。调整计划的重要性源于执行计划时效率的不确定性。只有及时调整计划,才能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

5.计划的分类(如何把要执行的事情具体化)——远期计划与近期计划

    这个很好理解了。一般的说,近期计划是远期计划的具体细分。比如说,我要用2个月背完3000英语单词,这就叫远期计划;平均到每天,就要背50个,这叫近期计划。当然,这样讲并不全面。比如同样是2个月背3000单词,我可以每天背1小时背50个;也可以第一个月每天背2小时背100个,第二个月每天背1小时还是背100个重复第二遍;还可以把单词分隔成45个parts,每个part在第1天早、晚和第2、4、7、15天各背一遍,每天往下进行一个part,当然根据每天要背的内容多少,所需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样背完也刚好两个月。这三种背单词的计划,虽然都是用2各月背3000单词,第一种情况用的时间最少,但背的也最不牢固,第三种情况每天用时肯定最多,但两个月下来掌握的也是最牢的。这说明,近期计划绝不是简单是远期计划的具体细分,它还规定计划的具体执行方式,并直接决定远期计划所达到的效果。所以,制定远期计划和近期计划的时候,要综合考量计划的内容、投入的时间、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其他各种内因和外因,才能达到制定计划的目的。

6.计划中内容的分类(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利用时间)——事情的固定性和唯一性

    这个问题是几年前在北京学英语的时候听教TOEFL阅读的杜昶旭童鞋讲的。所谓事情的固定性,是指的一件事是不是每天或者每周都要做;所谓事情的唯一性,是指的做这一件事的同时能不能干别的事。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可以分为四种:固定且唯一的事情,比如睡觉,每周固定的上课,医生每天早晨查房;固定且不唯一的事情,比如吃饭,拉屎,洗澡等等;不固定且唯一的事情,比如某些临时性的课程和讲座,外科的急诊手术(我就干着行,所以也就能想到这种例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性质举例);不固定且不唯一的事情,比如乘公车、坐火车、听歌,等等。当然,这个东西对不同人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胃肠有毛病,那他可能要吃饭的时候干别的会影响消化,有的人拉屎便秘必须全神贯注的拉,有的课程比如政治什么的大家大多会选择逃课或者上课干别的。诸如此类。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要学会最高效率利用时间,尤其是如果面前的事情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不唯一的事情,尽可能的合并一节约时间,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听听英语,午睡的同时泡好要洗的衣服,早晨可以边听什么东西边洗刷边烧水或者煮鸡蛋之类的。总之利用一切合理的可能性挤时间是提高效率的王道。

7.计划制定的具体方法

    个人制定计划的常用方法有两种,都很简单。第一种是基本上大家也都会用的,就叫它手写法好了。手写法适用于时间不是特别紧,需要进行的任务种类不是特别多,不需要把什么吃饭上厕所之类的时间都贡献出来同时干点别的,安排上比较灵活的情况。其实就是找个本子记自己的计划。现在有那种专门的schedule book,网上和街边的小店都有卖,形式各异,有按月的,有按周的,其实都可以,自己看着舒服就好。其实我从来没用过那个玩意,就随便找个横格本写个日期一样可以做计划。手写法一般只写需要计划的任务就可以,像什么吃饭睡觉之类的就可以不必记录了。做计划时,首先要计算一下自己每天吃饭睡觉WC以及娱乐的时间,包括时间的长度和在几点钟进行;然后估计一下剩余的用于完成计划的时间有多久,在什么时间进行;再充分运用上面所讲到的理论,估计一下这一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最后把这些任务合理的安排到计划的时间中,在本子上记录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应留出那么一个小时,用于灵活机动。

    第二种方法可以被称之EXCEL法,也就是用Office中的EXCEL表格,这种方法适用于时间比较紧张,需要完成的任务种类很多,要充分利用时间的情况。其实也不难,方法是新建一个EXCEL表格,第一横行以30分钟为单位,第一个格填0:00,第二个格填0:30,第三个格1:00,以此类推,这样就填满第一行了48个格。第二横行到第五横行则在相应的时间所对应的格内填充固定且唯一的事情、固定且不唯一的事情、不固定且唯一的事情、不固定且不唯一的事情。为方便查看,不同的横行可以将字体设置为不同的颜色,比如固定且唯一的横行设定为红色,固定且不唯一的横行设定为黄色,等等。这样,你就十分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合并同时进行,一目了然,便于充分利用时间。

    另外应该说明,计划不应该超过两天。不然不便于调整。

    好了就这些。

posted @ 2013-11-03 20:28  一个土豆一棵青菜  阅读(69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