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团队作业
第一次团队作业
1.团队名称和这个名称的原因
名称:洛珈山下
我们团队最初是在武汉大学举办的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武汉站)期间萌生的。当时,我与三位队员同台竞技,在珞珈山脚下的武汉共同经历了紧张激烈的编程挑战与团队协作。赛后,我们深受武汉大学人文与自然气息的感染,也为了延续比赛中结下的默契与情谊,决定联合另外三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式组建这支队伍。因此,团队以“洛珈山下”为名,既纪念了我们团队的起源地——珞珈山,也寓意着我们在这里集结、成长与出发。
2.团队姓名和学号
| 学号 | 姓名 |
|---|---|
| 3123003122 | 齐思贤 |
| 3123004192 | 彭文昊 |
| 3123002353 | 袁镇清 |
| 3123002127 | 谢嘉骏 |
| 31230042203 | 张嘉铭 |
| 3123004185 | 林旭坚 |
| 3223004639 | 阿丽亚·阿不来海提 |
3.团队项目描述
校园点评项目介绍与功能规划
一、项目介绍
校园点评是为学生打造的垂直校园生活服务平台,聚焦校内食堂档口、超市、水果店等消费场景,通过真实用户评价与评分,解决学生“选择困难”的消费问题,同时为校园商家提供服务优化依据,构建“学生省心、商家改进”的校园消费生态。项目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分成三个模块,用户端,商家端和平台端。
二、功能规划
(一)用户端核心功能
1. 评价与评分:支持文字+图片/视频评价,可对店铺“性价比、便捷度”等多个维度打1-5分,还能补充“排队时长”等校园专属标签。
2. 筛选与搜索:提供多维度筛选(如“东一饭堂2楼”“评分4.5+”“可购买新型演草纸”),搜索结果优先展示同校区店铺,附带“步行距离”“当前排队提示”。
3. 特色榜单:自动生成“校园扫街榜”(月均好评Top10食堂档口)、“高性价比榜”(低价好评店铺)等评价,每月更新。
4. 实用工具:支持“收藏常去店铺”提供“校园消费记录”(可查看自己的评价历史与收藏店铺)等操作。
(二)商家端核心功能
1. 入驻与管理:需提交校园商铺租赁合同/校方许可证明完成审核,可编辑店铺信息(如营业时间、主营品类、优惠活动)。
2. 评价互动:可对用户评价进行公开回复(如“已改进排队流程,感谢建议”),对差评可发起内部申诉(需提供整改证明,由平台审核)。
3. 数据查看:免费查看店铺核心数据(好评率、差评主要原因、用户关注的高频标签),了解学生需求痛点和改进方向。
(三)平台端核心功能
1. 用户认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确保仅在校学生可发布/查看评价,过滤“水军”评论。
2. 内容审核:自动拦截含辱骂、广告的评价;人工复核疑似虚假评价(如同一账号短时间内大量好评),保证内容真实。
3. 校园联动:对接校方后勤部门,同步发布“食堂菜品更新”“饭堂综合改造,暂停营业”等官方信息,提升平台权威性。
4.队员风采
齐思贤
本人是ACM队员,算法能力强,同时可以高效使用C++,也可以进行程序测试,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测试。
彭文昊
本人精通C++,代码能力强,富有编程兴趣,希望承担开发角色。
袁镇清
本人熟悉C++,主攻后端开发,擅需求分析与团队协作。爱技术钻研,求持续精进。
谢嘉俊
本人掌握C++,对软件开发和算法有兴趣,渴望在团队协作中展现自我和丰富开发经验。
张嘉铭
聚焦前端全链路质量管控,擅长针对UI交互、跨浏览器兼容性设计测试方案,用Playwright等工具构建自动化体系,凭性能指标(如LCP、FID)优化体验,平衡迭代效率与用户端稳定性。
林旭坚
本人熟悉golang后端开发,熟悉web开发、数据库交互,微服务等主流框架,熟悉mysql,redis等主流数据库。
阿里亚
关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效率与质量平衡,对进度把控、团队协作机制设计及跨部门资源整合感兴趣,尤其痴迷于通过敏捷方法优化迭代流程,以数据驱动决策提升项目交付价值。
5.各司其职,为项目共同负责
每一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优势方向,我们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方向,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6.团队的首次合照(可能需要PS,有图有真相,合照风格可以发挥创意)

我们的线上电子合照
7.团队的特色描述和核心竞争力。
1.比赛方面:本团队有4个ACM队员,都获得过各级比赛中的奖牌,精通C++语言的各种语法特点和各种算法。
2.人数方面:本团队人数较多,可以进行精细的分工,更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避开每个成员的劣势。
3.市场方面:本团队所有成员均为高校学生,对校园内部的要求更加敏感,更能满足学生对校园点评系统的需求。
7.团队计划:
| 周次 | 内容 |
|---|---|
| 第9周 | 1. 团队组队、团队博客 2. 团队介绍、成员展示、角色分配、选题确定 3. 制定团队计划安排,团队贡献分的规定 |
| 第10周 | 1. 需求规格说明书 2. 原型设计,队员估计任务难度并学习必要的技术 3. 编码规范完成、平台环境搭建完成、初步架构搭建 |
| 第11周 | 1. 原型改进(给目标用户展现原型,并进一步理解需求) 2. 架构设计,WBS, 团队成员估计各自任务所需时间 3. 测试计划 |
| 第12、13周 | 1. 团队项目Alpha任务分配计划 2. 连续7天的Alpha敏捷冲刺,7篇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码提交 |
| 第14周 | 1. 用户反馈+测试计划改进 2. 团队Alpha阶段个人总结 3. 团队项目Alpha博客:发布说明、测试报告、展示博客、项目管理 |
| 第15周 | 1. 团队项目Alpha博客:事后分析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