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篇,项目经理的准备,第一篇,为什么要有中国式的项目管理

    项目经理这个“神圣”的词汇来源于西方,是PM(Project Manager)的中文译法。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项目经理这个职位来源于西方的管理学体系。第二,项目经理所做的工作方法具有西方的管理学的某种特质。理解好这两个体系有利于各位读者去读所有的项目管理类书籍,比如业内非常享有盛名的(IT项目管理方法)。所有的业内项目管理书籍都来源于西方的项目管理体系,当然西方也是非常泛泛的称谓,详细一点应该划分为欧洲项目管理体系和美国项目管理体系。
    不过考究这些都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也不打算把那些项目管理书籍的内容照搬全收到这本书里。就作者的本意,我只是想写一本适合中国人看的给中国人用的项目管理方法。
    谈到给中国人看给中国人用,总会有人犯嘀咕,项目管理既然是西方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引入中国人的项目管理呢。当然答案很简单,就像所有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一样,方法要行得通首先要适应环境,管理方法尤其要适应中国国情。那中国国情是什么样子呢?
    在微软亚洲工程院,一个项目会有3个经理来管理,一个程序经理专门负责技术,一个质量经理专门负责质量,一个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进度,风险控制。彼此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这种高度的专业分工是基于产业发展的。简单的说是劳资双凡经历了上百年你死我活的斗争才得出的最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未必效率最高,但是最均衡。资不能过度压迫劳方,而劳方也不能找到太多机会偷懒。当然获得这个结果的过程是痛苦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列宁同志说“千百年来工人的血留成了河”。
我们的情况大家就很清楚了,多数情况下,公司都是一个老大带一些小弟一起做事。这种模式也很有传统,不止是千百年了,有时候我们在软件公司看大的这种大哥小弟的模式很容易让我想起著名的梁山,聚义厅,哥们弟兄,宋公明哥哥等等。这种模式在分工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时代总给人一种影响生产力的感觉。有人抱怨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钱为纲,导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倒不这么看。我们的文化中对非血缘的关系都抱有某种疑虑,这一点从大家对关二爷的崇拜当中可见一斑。从关二爷的名字变成“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来,我们的民族一直都在把关二爷和他所代表的无血缘关系当成一位镇定剂,当然一个民族每天都靠吃镇定剂过活就难免不让人怀疑他的神经出了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大声疾呼让大家奋起改变的肯定能成为鲁迅,不过鲁迅不是项目经理,而且鲁迅运气很好,如果生在汉武帝时代肯定要被咔嚓掉。熟悉应用这个情况有助于解决显示的问题,在成为项目经理之前我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抱怨我们处于一种多么落后的组织结构之下,或者抱怨我们的社会环境如何不好。从你担负起项目经理的第一天,你就要正视这些现实,并充分理解其运行规则,熟练掌握之后加以运用。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而这本书就是在帮助你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则。

posted on 2007-09-05 09:36  水果阿生  阅读(3811)  评论(32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