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2 3 4 5 6 ··· 40 下一页

2019年3月24日

净空法师:没有观照功夫,你这个法门是白修了

摘要: 何谓观照?观照就是我们常常自己能提醒自己,就是观照。譬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了,起了贪心,马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提醒我们观照的功夫。我怎么又迷了?怎么又起心动念了?心又往外跑了?一提起佛号,把这个心就收回来了,这是观照功夫。心不往境界上跑,不向外去留意,把心收回来;外面境界还是一样清楚,心不被境界所转,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这个功夫浅,但是要做,要不断的去做,为什么?一失去观照,心马上就被外面境界牵跑了。所以古人讲「不怕念起」,念是妄念,「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心里一念不平、一念瞋恚,立刻想到「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就心平气和,瞋恚自然就消除。所以它有这个功德在。   佛菩萨的名号,帮助你观照的,经文重要的句子,帮助你观照的,所以你要记得。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头,放不下的时候、过分认真的时候,想到《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有什么放不下的?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这一放下、一不执著了,你看看这个心多自在,患得患失那个妄想立刻就消除,这就叫观照。时时能够提得起观照,你看境界哪有不自在的?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4 16:09 风雨者2 阅读(80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随顺觉

摘要: 随顺觉的意思就是,我们把这些都看到: 我既看到了这朵花; 我也看到了我对这花升起的喜悦之情;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觉得这朵花比那朵花更漂亮;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在评判这种分别心,认为这个分别心不好; 同时我也看到了之所以我评判这个分别心,是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修行人…… 就是随顺着这些个连锁反应一样的念头的产生,我们始终保持观照,看到它就好了,这叫随顺觉。 念头是在不断不断变化的,从我们看到一朵花,到最后说我是一个修行人,不能有分别心……其实这个念头的链条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这个念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化。 念头是不断生灭的,但是这个观照,一直随顺着变化的念头保持着,这叫随顺觉。 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随顺觉,可能我们在看到升起分别心,开始自我批判,然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然后就陷入到种种情绪、新的自我批判、各种烦恼里面去了……你就看不到了,那个观照失去了。 随顺觉的意思是说—— 随顺着念头的变化,保持观照。 如果用《圆觉经》里面说的那句话,就叫: ht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4 15:41 风雨者2 阅读(34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3月9日

东北居士,念佛往生,零下30度,冰台现莲台!

摘要: 1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9 12:34 风雨者2 阅读(20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2月28日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七集)

摘要: 我們一般普通在家人,在現在這個時代,嚴持戒律,持什麼戒律?我們在戒律裡頭只選了五科,好懂,好記。第一個淨業三福,那是指導原則,決定不能違背。佛說得很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怎麼能違背?這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把這一條落實在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三福、六和,六和敬不能少,家和萬事興;三學、六度,我們要深入經藏,戒定慧,走這個路子,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最後普賢十願。我們就持這個戒就行了,這就圓滿了。一定要做到,要從根紮起,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我做了個節本,只有六百多字,在《世界宗教是一家》,在這個本子裡頭,諸位可以看到,便利現代人修學,要有善巧方便。所以要常常想到,持戒是斷煩惱,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雜念。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阿羅漢;平等,菩薩;覺就是明心見性,成佛了。這是我們修行的三個目標。首先求清淨,清淨心得到了修平等,平等心得到了求覺,你看都在經題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05:20 风雨者2 阅读(180) 评论(2) 推荐(0) 编辑

2019年2月26日

净空老法师:我修了五十多年,冤亲债主还常常找麻烦

摘要: 学佛没有别的,天天忏悔、天天在消业障而已,天天在受果报,这果报里头有善有恶,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   我们确实对人百分之百的诚意,百分之百的关怀照顾爱护,人家不领情,人家是百分之百的拒绝、百分之百的排斥,还要以恶言恶语相向。这不学佛的人:这真的是冤枉!你冤屈!人家对你这么大的误会,你还要这么对他好。世间人是不平,迷而不觉;学佛的人明白了,觉而不迷,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因果,知道现在这是果报现前。也是罪业化解了,应堕恶道的,可以不堕恶道了,重罪轻受,这一生果证有希望。我们的果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有指望、有信心,是好事不是坏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 一卷) 2003/12/3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05:09 风雨者2 阅读(35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2月18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六道轮回

摘要: 9、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中峰国师《净土诗》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8 11:55 风雨者2 阅读(36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2月13日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28集文字稿

摘要: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爪哇的回教是郑和传过去的,所以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苏门答腊是从中亚传到那边,那比较就强悍。爪哇很温和,因为郑和是个穆斯林(他是回教徒),他的主人是永乐大帝,他的身分是太监(三宝太监),永乐大帝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他一生是两个宗教。而且在佛教真的用过功夫,不但有修持,他还做了功德,这个功德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在那个时候印《大藏经》供养这些寺庙,这郑和做的。外国真正在这个世界上,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列入学校课程的,印尼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起带头作用,我们深受感动。   《要解》我们在此地看到这段话,「五逆十恶」,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是地狱,无间地狱,地狱里最严重的。哪五种?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这是罪业里最重的。父母养育之恩,不知道报恩还要杀害父母。阿罗汉是老师,他在世间是教化众生的,好老师,所以杀老师等於杀父母,父母给我们身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我们的智慧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不知道报恩还要杀老师。出佛身血,佛福报很大,没有人能把佛害死,这不可能的,但是让佛受一点伤、留一点血是可能的。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3 13:21 风雨者2 阅读(66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2月11日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二集文字稿)

摘要: 下面说,「大悲慈父」,这是阿弥陀佛,兴起无缘大慈,「垂兹」,垂慈,「奇妙方便法门」。这就是说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这个慈悲没有起心动念,叫无缘之慈,完全从真心、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这就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树立形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让我们「摄心专注」,把心收一收,收在一处,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一心希求极乐世界,这就对了。就用这个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把念佛的作用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念佛,不念佛的时候,你有无量无数的妄想杂念。这个妄想杂念就是六道轮回的因,有这么多妄想杂念,你在制造六道轮回。   所以六道轮回它永远存在,它不会消失,什么原因?你天天在制造。现在叫你把念头转过来,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造极乐世界,妄想杂念是造六道轮回,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一心专注成就的。我们今天也一心专注,跟阿弥陀佛相应,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要懂,你就肯念佛了,就真念佛了。本来不肯放下,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应该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轮回,不再搞轮回了。这一句佛号就学海贤老和尚,他做了九十二年,目的是什么?目的叫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1 13:26 风雨者2 阅读(145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14集文字稿

摘要: 所以到人寿十岁,释迦牟尼佛末法还没过完,末法有九千年。大概到增劫,人寿三、四十岁,佛的法运就满了。这个时候世间没有佛法,弥勒菩萨还没出世,还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怎么办?我们读《地藏经》就晓得,世尊把弘法利生这桩事情委托给地藏菩萨;换句话说,地藏菩萨代表佛,代理。地藏菩萨用什么方法?用孝道。能孝亲、尊师,佛法才能建立,孝亲尊师是文化的根本,是教学的基础。佛法是教育、是教学,佛法不是宗教,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看到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决定不可以放弃这次的机会。过去生中我们知道,曾经遇到过这个法门,不止一次,所以我们今天能遇到,而且遇到了很高兴、很欢喜。这个高兴、欢喜的心还不足,为什么?你还没有真正彻底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还没做到。这就是善根福德因缘有,不足,怎么办?加紧。加紧行不行?行,锲而不舍,真正要做到分秒必争,我绝不能让时间空过,每一秒钟都是阿弥陀佛。这争什么?争这一生成就。想别的,干别的,把阿弥陀佛忘掉了,那就是造轮回业。无论干什么,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心里全是阿弥陀佛,那就是念念都是功德,积功累德。无论干什么事情,心里有佛号,念佛跟工作不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1 13:13 风雨者2 阅读(97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1月23日

陈静瑜老师:人这个烦恼习气真的是很难改,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像《了凡四训》上说的那种勇猛心,那种畏惧心、羞耻心,很难回头改过。

摘要: 陈静瑜老师:人这个烦恼习气真的是很难改,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像《了凡四训》上说的那种勇猛心,还有那种畏惧心、羞耻心,很难回头改过。 我跟大家分享,自己烦恼习气很重,真的,我总是非常羡慕这些大德老师,像钟老师我很羡慕,我自己很想改,所以会想很多方法,坚定的去落实。我家里没有报纸,从来不看电视,好多年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3 14:41 风雨者2 阅读(69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净空老法师讲《了凡四训》(全20集)

摘要: 编者按: 袁了凡被孔先生将一生命运算定,得遇 云谷禅师 方才懂得命自我立,开始改造命运,并成为后世典范。时值今日,再遇当代大德 净空老法师 开解《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实为我辈之幸甚!请大家摒除杂念,以恭敬感恩之心聆听,开启改造命运之旅! 净空老法师: 袁了凡先生,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3 14:32 风雨者2 阅读(229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1月17日

有相到无相念佛的过程与方法(上)

摘要: https://mp.weixin.qq.com/s/LIvhnKgMne4msIg2p9uOvQ 原创: 圣严法师 法鼓山圣严师父 3天前 有相念佛到无相念佛有一定的过程,禅修、念佛都是相同的,就是从散心念佛、专心念佛,到一心念佛。通常要遇到困扰,心里觉得烦恼时,才想到要念。其实如果被赞叹,心中觉得有些得意、傲慢,这也是心的烦恼,同样要念佛。我们要养成心情起落不定就...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17 04:49 风雨者2 阅读(85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有相到无相念佛的过程与方法(下)

摘要: https://mp.weixin.qq.com/s/Fd9jnuC4OgyXO_wJBLeetQ 原创: 圣严法师 法鼓山圣严师父 昨天 当念到没有环境里的人、事、物,没有想到有其他人与自己一起念佛,就变成统一的心,我们称为一心念。这时你的心是非常稳定的,只有佛号,没有其他的东西出现,这就做到了一心念佛的第一步。第二步称为「不念而自念」,此时念佛的声音还是很大,但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17 04:47 风雨者2 阅读(46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9年1月1日

【师父的话】你最好有背水一战的决心!

摘要: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怕,问题就在这里。我们是需要教育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是走在一种顺生死流的阶段,你必须要教育才能够产生反转的,修行是要作改变的,不是顺其自然。你没有资格讲顺其自然,现在还没有资格,你现在要作出改变的,因为你的问题太多了。 在净土宗你不一定要修很大福报,关于业力断恶修善这一块,你起码的五戒要守好,因为重大的罪业会干扰你的正念,它会产生障碍,你起码的戒律持好。但是思想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临终你不能起一念的颠倒的,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它经不起一念的颠倒,而且你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你只要念头一动就没了,就投胎了,你不可能再回到临命终状态,不可能的。临命终的时候,你没有第二次,只能够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你一定要在思想改造这一块不要轻忽,就是我们说的正念分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01 13:14 风雨者2 阅读(24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摄大乘论---649】六度为什么一定要智慧的引导?

摘要: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本位,每一个人都活在他心中的妄想所捏造的世界,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立场要求别人。其实,他心中有他的妄想,我们有我们的妄想,如此而已。我们要知道,其实人跟人之间的接触,很少有可能是他主动要伤害你,他是无意间的。就是说,其实每一个人是活在他妄想当中,他根本不知道他伤害你,问题在这个地方。这是很严重。如果不能通达生命的真相,你自己在那边生闷气,你自己障碍自己。 所以,为什么六度一定要透过智慧的观照来化解?不是说我勉强,我已经很生气了却说自己不生气。那你是骗人。你是透过智慧的观照,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你觉得没有必要生气。诸位要知道,每一个人充其量是在保护自己,如此而已。如果你是他,你也是这样子。所以菩萨在知道这样的相貌的时候,他一定要跟人事接触,因为他要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一定要接触人群。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妄想心中,如果菩萨连这样的一个基本概念都没有,这个菩萨肯定是伤痕累累。空正见是保护菩提心的,这句话你要知道。你只有菩提心,没有空正见,你那个菩提心不会持久。 前面讲“入所知相”,为什么菩提心、空正见缺一不可?我们刚开始依止菩提心跟空正见带动了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01 12:49 风雨者2 阅读(28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 40 下一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