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题集实战总结——从基础到进阶的Java修炼之路
一、前言:在代码实践中夯实Java基础
回顾这组编程题的实战历程,仿佛经历了一场从Java语法到面向对象设计的系统修炼。从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基础编程,到日期处理的逻辑挑战,再到电梯调度的复杂状态机设计,每一道题目都像一级台阶,引领我逐步深入Java编程。从题目集 1 的基础语法练习到题目集 11 的综合系统设计,PTA 作业、实验、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共同构成了充实的学习体系。很荣幸利用这一学期的时间为我的JAVA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山一程,水一程”即使过程很痛,但是真真正正的学到了知识。
(一)题目特点与挑战
- 基础计算类题目:圆柱体体积计算看似简单,却暗藏输入验证与精度处理的细节考量,为了训练基本编程规范。
- 逻辑处理类题目:日期计算涉及闰年判断、月份天数处理等基础逻辑,尤其下一天计算需要考虑月末、年末等边界情况,对我的条件分支设计能力要求较高。
- 面向对象设计类题目:DateUtil类设计与电梯调度系统则是对封装、继承、多态等核心概念的综合考验,需要构建完整的类体系与业务逻辑。是我认为最考验能力的一方面。
- 文本处理类题目:Java关键字统计涉及字符串解析、注释过滤、词法分析等技术点,是理解编程语言解析原理的实践。
(二)学习进阶
初期被 Java 的类、对象等概念困扰,甚至在题目集 1 的 “Hello World” 调试中因分号遗漏报错。但随着题目集的推进,从题目集 3 的 “学生成绩管理” 开始尝试封装类,到题目集 9 运用策略模式优化货运计费逻辑,逐渐体会到面向对象编程的魅力。尤其在题目集 11 实现 “图书管理系统” 时,通过接口隔离不同业务模块,代码可维护性较初期提升显著。特别在电梯调度系统设计中,从初始的单线程简单实现,到最终的状态机模型与请求队列管理,代码量从几百行扩展到上千行,见证了从面向过程思维到面向对象设计的转变。
(三)各环节工作量与难度
PTA作业:11个题目集涵盖了从基础语法(如变量、循环)到复杂面向对象设计(如航空货运系统)的渐进式训练,题量累计超 50 道,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印象最深的是题目集 5-7 的电梯调度问题,从初始的逻辑混乱到最终实现完整调度,单题调试时间最长达 10 小时。
实验环节:5 次实验紧密结合 PTA 难点,如类的封装实验、集合框架应用实验等,通过动手实践强化了理论认知。其中 JavaFX 界面设计实验因涉及 UI 布局与事件监听,初期常因组件耦合导致程序崩溃。
课程学习:线上课程(学堂在线)提供了灵活的预习资源,线下课堂的案例讲解(如电梯调度算法推导)帮助突破了多线程、状态机等抽象概念的理解瓶颈。
翻转课堂:老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使我们有了新的收获与体验,受益匪浅。


二、技术要点总结:从语法到架构的全面提升
(一)基础编程能力强化
1. 输入输出与基础计算
- 圆柱体体积计算:通过
Scanner实现控制台输入,掌握基本数据类型转换与数学公式编码技巧。特别注意浮点数精度问题,如使用double类型存储半径和高,通过Math.PI获取圆周率,计算结果保留适当小数位。 - 代码示例: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CylinderVolu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请输入圆柱体半径:");
double radius = scanner.nextDouble();
System.out.print("请输入圆柱体高:");
double height = scanner.nextDouble();
double volume =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height;
System.out.printf("圆柱体体积为:%.2f", volume);
scanner.close();
}
}
2. 条件判断与逻辑处理
- 日期下一天计算:深入理解闰年规则(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能被400整除),掌握不同月份天数的处理逻辑。通过
if-else嵌套与switch-case结合,处理正常日期、月末、年末等各种情况。 - 闰年判断函数: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LeapYear(int year) {
return (year % 4 == 0 && year % 100 != 0) || (year % 400 == 0);
}
3. 封装、继承与多态
封装:在题目集 4 “日期类设计” 中,将年月日属性私有化,通过 get/set 方法暴露接口,避免了外部直接操作数据导致的逻辑错误。后续在货运系统中封装 Customer、Cargo 等类,实现了数据与行为的绑定。
继承:题目集 7 “电梯扩展” 中,通过继承 Elevator 基类实现 “消防电梯” 子类,重写紧急响应方法,体会到代码复用的优势。但初期常犯 “为继承而继承” 的错误,如在无关类间强行建立继承关系。这道题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好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终化为春风化雨,使我成长。"C:\Users\11017\Desktop\电梯.docx"

多态:题目集 9 运用策略模式(RateStrategy 接口),不同货物类型(普通 / 加急)实现接口定义的计算方法,通过父类引用调用子类方法,真正理解了 “运行时多态” 的本质。
4. 抽象类与接口
抽象类:题目集 8 “运输工具抽象” 中定义 AbstractTransport 抽象类,强制子类实现 getTransportFee () 方法,规范了不同运输方式的计费逻辑。
接口:贯穿整个课程,从题目集 5 的 “请求处理接口” 到题目集 11 的 “图书操作接口”,接口的使用让代码结构更清晰。但在题目集 6 中曾因接口方法过多导致实现类过多,后续通过接口拆分优化。
(二)面向对象设计实践
1. 类的设计与封装
- DateUtil类设计:将日期相关操作封装为独立类,通过私有属性
year、month、day与公共访问方法实现数据封装。遵循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方法专注于完成一个功能,如checkInputValidity()验证输入合法性,getNextNDays()计算后续日期。 - 类的核心方法:
public class DateUtil {
private int year;
private int month;
private int day;
// 构造方法、getter和setter省略
public boolean checkInputValidity() {
// 验证年份、月份、日期是否在合法范围内
if (year < 1820 || year > 2020) return false;
if (month < 1 || month > 12) return false;
int[] maxDays = {0, 31, isLeapYear(year) ? 29 :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return day >= 1 && day <= maxDays[month];
}
// 其他方法省略
}
2. 状态机与队列管理
- 电梯类设计:采用状态模式管理电梯的停止、移动、开门、关门等状态,使用队列数据结构管理内部和外部请求。关键在于实现电梯运行规则:优先处理同方向请求,处理完同方向请求后再处理反方向请求。
- 电梯类核心属性:
public class Elevator {
private int maxFloor; // 最大楼层
private int currentFloor; // 当前楼层
private String direction; // 运行方向("up", "down", "stop")
private String status; // 运行状态("stopped", "moving", "opening", "closing")
private Queue<Integer> innerRequests; // 内部请求队列
private Queue<Integer> upRequests; // 外部上行请求队列
private Queue<Integer> downRequests; // 外部下行请求队列
// 构造方法、方法实现省略
}
3. JavaFX
题目集 11 的界面设计中,使用 SceneBuilder 搭建 UI,通过事件监听器实现按钮交互。但对 FXML 文件与 Java 代码的绑定机制理解不深,曾因控制器类初始化顺序错误导致界面无法加载。


4. 集合框架
List 与 Queue:题目集 5-7 用 LinkedList 管理电梯请求队列,通过 poll ()、peek () 方法处理请求优先级;题目集 9 用 ArrayList 存储货物明细,体会到 ArrayList 随机访问与 LinkedList 插入删除的性能差异。
Map:题目集 10 “学生选课系统” 中用 HashMap 存储课程与学生的映射关系,提升了查询效率。
(三)其他编程技术应用
1. 字符串处理与关键字统计
- Java关键字统计:需要识别源码中的关键字,同时忽略注释和字符串内的关键字。通过状态机思想处理代码解析:正常代码状态、注释状态(单行注释//或多行注释/* */)、字符串状态(""包裹)。
- 关键处理逻辑:
public class KeywordCoun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et<String> KEYWORDS = new HashSet<>(Arrays.asList(
"abstract", "assert", "boolean", "break", "byte",
// 省略其他关键字
"while"
));
public static void countKeywords(String code) {
Map<String, Integer> keywordCount = new TreeMap<>();
boolean inComment = false;
boolean inString = false;
StringBuilder currentWord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nt i = 0; i < code.length(); i++) {
char c = code.charAt(i);
// 处理字符串
if (c == '"' && !inComment) {
inString = !inString;
continue;
}
// 处理注释
if (!inString && i < code.length() - 1) {
if (c == '/' && code.charAt(i + 1) == '/') {
inComment = true;
i++;
} else if (c == '/' && code.charAt(i + 1) == '*') {
inComment = true;
i++;
} else if (c == '*' && code.charAt(i + 1) == '/') {
inComment = false;
i++;
}
}
// 忽略注释和字符串内的内容
if (inComment || inString) continue;
// 识别单词
if (Character.isLetter(c) || c == '_' || c == '$') {
currentWord.append(c);
} else {
if (currentWord.length() > 0) {
String word = currentWord.toString();
if (KEYWORDS.contains(word)) {
keywordCount.put(word, keywordCount.getOrDefault(word, 0) + 1);
}
currentWord = new StringBuilder();
}
}
}
// 输出统计结果
for (Map.Entry<String, Integer> entry : keywordCount.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 entry.getValue());
}
}
}
(四)技术掌握与不足分析
- 已掌握的技能:
- 熟练运用Java基础语法进行计算和逻辑处理
- 掌握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概念,能进行类的封装和设计
- 理解队列、集合等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
- 具备基本的字符串处理和文本分析能力
- 待提升的方面:
- 复杂状态机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 多线程编程的应用
- 更高效的算法设计
- 更优美的页面设计
- 更简单易懂的代码实现
- 大型系统的架构设计与模块划分
三、采坑心得:在错误中积累编程经验
(一)日期计算中的边界陷阱
- 月末处理错误:初期在计算下一天日期时,简单认为每月都是30天,导致月末日期计算错误。后来通过建立每月最大天数数组,结合闰年判断,正确处理了不同月份的天数问题。
- 年末处理疏忽:12月31日的下一天应为次年1月1日,初期未特殊处理,导致日期溢出。通过添加对12月31日的专门判断,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电梯调度的逻辑复杂性
- 请求队列管理混乱:初期未正确区分内部请求和外部上下行请求,导致电梯运行逻辑混乱。通过使用三个独立队列(内部请求、外部上行、外部下行),清晰管理不同类型的请求。
- 方向判断错误:电梯运行方向的判断是关键难点,初期未能正确实现"优先处理同方向请求"的规则。通过引入
currentDirection变量,记录当前运行方向,当同方向没有请求时才改变方向,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关键字统计的细节处理
- 注释和字符串识别不完整:初期版本未能正确识别多行注释和嵌套字符串,导致关键字统计不准确。通过引入状态变量(
inComment、inString),精确控制解析状态,解决了这一问题。 - 关键字边界识别问题:未能正确识别关键字的边界,如"static"和"staticfinal"会被错误识别。通过严格按照字母、下划线、美元符号作为单词字符,其他字符作为单词分隔符,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代码逻辑类陷阱
死循环噩梦:题目集 5 首次实现电梯调度时,因未正确移除已处理请求,导致队列不断累积请求,程序陷入死循环。后续通过在 getNextFloor () 方法中强制 pop () 请求解决。但是这次题目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题时思路受限。
嵌套地狱:题目集 6 的计费逻辑中,曾用 5~7 层嵌套 if-else 判断货物类型与折扣,代码可读性极差。借鉴策略模式后,将条件判断转化为策略接口的多态调用,代码量减少 60%。
(五)面向对象设计误区
职责混乱:题目集 8 初期将订单处理、货物计算、航班管理逻辑全放入 Main 类,违反单一职责原则。通过拆分为 OrderService、CargoService、FlightService 类。
继承滥用:题目集 7 为 “客梯”“货梯” 建立继承关系,但二者仅部分方法不同,实际更适合用组合模式。重构时将共性行为封装为工具类,通过组合引用实现功能复用。
(六)异常处理疏漏
输入验证缺失:题目集 3 的学生成绩录入未检查分数范围(0-100),导致非法数据录入。后续在所有输入方法中添加 validate () 校验,如:
java
if (score < 0 || score > 10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分数必须在0-100之间");
}
空指针异常:题目集 9 访问货物明细时未判断 ArrayList 是否为空,导致 NullPointerException。通过添加 isEmpty () 前置检查解决。
四、学习建议与总结:迈向更深入的Java编程
(一)对学习过程的改进建议
-
分阶段学习策略:
- 基础阶段:专注于语法学习和基础计算,如圆柱体体积计算
- 逻辑阶段:强化条件判断和流程控制,如日期计算
- 面向对象阶段:深入理解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如DateUtil类设计
- 系统设计阶段:挑战复杂系统设计,如电梯调度系统
- 高级应用阶段:探索文本处理、多线程等高级主题,如关键字统计
-
代码重构实践:每完成一个版本的代码,都应进行重构优化:
- 提取重复代码为工具方法
- 优化条件判断逻辑
- 改进类的设计和职责划分
-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二)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
问题拆解技巧:面对复杂问题,先进行整体分析,再逐步拆解为小问题。如电梯调度系统可拆解为:
- 电梯状态管理
- 请求队列管理
- 运行规则实现
- 用户输入处理
-
测试驱动开发:先编写测试用例,再实现功能代码。如日期计算功能,可先设计各种边界情况的测试用例,再实现计算逻辑。
-
代码评审习惯:完成代码后,进行自我评审或与同学互相评审:
- 检查是否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评估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寻找潜在的bug和优化空间
(三)个人成长感悟
从这组编程题的实战中,我深刻体会到Java编程的魅力与挑战。每一道题目都是一次思维的锻炼,每一个bug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最初只能编写简单的计算程序,到能够设计完整的面向对象系统,不仅掌握了Java编程技术,更培养了系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特别在电梯调度系统的实现中,当看到自己设计的电梯能够按照规则正确响应各种请求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这让我明白,编程不仅是编写代码,更是用逻辑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Java编程,探索多线程、网络编程、数据库等更高级的主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水平。相信在这条编程之路上,只要坚持实践和思考,终将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这条路上,虽然走的很曲折,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打倒我。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编程就像解决谜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思维的探险,每一次突破都是智慧的闪光。"——致所有在编程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学习者,未来我们一起加油!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