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的Blog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笔记之《春秋左氏传》

Posted on 2007-12-06 00:17  就杀过一次人  阅读(62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初涉左传,不是抱着作研究、作功课的态度来阅读,只是想了解最基本的历史和古典文学常识,让那些和我一样知识贫乏的人们也了解下。左传相关:《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采用鲁国纪元,记录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史事,纪事年代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由于《春秋》表述过于简约,言辞隐讳,故各家为其注解。《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五家,其中《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流转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上述三部注解作品,除了《左氏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其他都是使用汉代今文。“春秋三传”中,《左传》的影响最大,编年体例比《春秋》完备,史料和文字价值也超过了《春秋》。《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十二代国君、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作者相关:《左传》的作者目前没有统一确凿的看法,主要的观点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后经过孔子的编辑修订。

您可能需要的名言、常识记诵:

    1. 《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公入而赋曰:“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此段选自《左传》开篇《郑伯克段于鄢》
    2. 《左传·隐公三、四年》夫洲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选自《石碏大义灭亲》
    3. 《左传隐公五年》“矢鱼于棠” 《臧傒伯谏观鱼》
    4.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篇《曹刿论战》
    5.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6. 《左传·僖公二、五年》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谏假道》同时也是“三十六计之混战计”中的“假道伐虢”的出处。
    7.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子鱼论战》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8.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的出处。
    9. 《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知难而退”这条成语出自这里。
    10. 《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言辞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若不清楚这个,我想您肯定听说过“东道主”和“行李”这两个词,它们均出自于此篇。
    1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厉兵秣马”出自于此。
    12.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原文: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13. 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名篇《秦晋崤之战》
    14.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5.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选自《郑子家告赵宣子》
    16. 《左传-宣公二年》(士季)稽首而对(晋灵公)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即“魑魅魍魉”的出处。
    17. 《左传-宣公14-15年》 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成语“鞭长莫及”的出处。
    18. 华元为质。盟曰:“我无诈尔,尔无我虞。”成语“尔虞我诈”的出处。
    19. 《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成语“戮力同心”的出处。
    20.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2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攻郑,穿封戌虏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之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曰:“请问於囚。”囚出作证,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后因谓玩弄手法,通同作弊曰“上下其手”。
    22.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曰:“…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最作威以防怨。”
    23. 《左传昭公十二年》《子革对灵王》对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此处有两个成语的出处,即“筚路蓝缕”和“唯命是从”
    24. 《左传哀公十六年》(石乞)乞曰:“此事克则则为卿,不克则烹,故其所也,何害?”文中标注部分有点“成王败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