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防坑场景(持续更新中)

1. 套技术方案型

特征:看似面试,其实是免费获取你的技术思路。
案例
小张在BOSS直聘聊“后端架构师”岗位,对方连环发问:“假设你要设计一个亿级并发的IM系统,怎么做?数据库如何分库分表?Redis怎么优化?” 聊了40分钟,对方说“谢谢你的分享”,然后就没下文。两个月后,小张发现他们新产品的架构几乎照搬了自己描述的方案。


2. 行业情报套取型

特征:像在闲聊,但一直问你现公司运作细节。
案例
小李应聘“产品经理”,对方不聊岗位要求,而是问:“你们公司AI搜索是自己训练的吗?用的什么模型?训练数据从哪来?” 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是自己公司的竞争对手。


3. 打击信心型

特征:不断挑你回答的毛病,让你怀疑自己不配这个岗位。
案例
小王聊“前端开发”岗位,对方每次都说:“你这种思路太老了”“你这水平进不了我们公司”,还夸大技术要求。其实该岗位一直挂着没人招,是HR为了完成活跃指标刷聊天量。


4. 隐私信息套取型

特征:以“背景调查”“系统登记”为由,在聊天中索要身份证、邮箱、银行卡号等。
案例
小赵聊“运维工程师”,对方直接发来表格,要他填身份证正反面、家庭住址、邮箱密码“方便建账号”。他没给,结果发现对方账号第二天就注销了。


5. 任务考核套代码型

特征:以线上测试或考核任务为名,让你在聊天中交完整代码。
案例
小陈聊“Python爬虫工程师”,对方发来一个爬取某电商网站价格的任务,要求交可运行代码。小陈完成后被已读不回,几天后发现该公司新上线的功能就是自己写的那套爬虫。


6. 情绪输出型

特征:对方根本没打算招人,只是在聊天里发泄不满、抬高自己、打击求职者。
案例
小郭在BOSS直聘应聘“Java开发”,对方上来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你们写的代码一塌糊涂”“我们公司只要技术顶尖的人,像你这种简历根本进不了面试。”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岗位介绍或技能评估,像是在单方面说教。后来小郭才知道,这家公司岗位挂了一年,没人招,HR每天靠刷聊天量和输出观点混活跃度。

7. 超长试用期型(高危)

特征:招聘聊天中随口带过“试用期6个月”,不解释原因,不提合法性。背后常伴随:

长期压低工资:试用期薪资低于转正 80%,甚至只有一半。

有预谋的淘汰计划:第5个月找理由辞退,永不真正转正。

考核标准模糊:KPI 不明确,临近转正突然加高要求。

社保公积金缩水:只交三险或不交,离职才发现记录空白。

心理与职业双重消耗:6 个月低薪+不确定感,导致焦虑、技术停滞。

案例
小梁聊“Java开发”,HR轻描淡写说“试用期6个月,我们行业都这样”。入职后工资只有转正的60%,第5个月被辞退,连社保记录都不完整。

8. 低薪压榨型(隐形全能岗位)

特征

工资报价明显低于行业水平,但对方用“你还在转行/刚毕业/先锻炼”来解释;

岗位描述看似简单,入职后被加压式塞入前端、后端、大数据、云原生、运维等多种职责;

所有任务都要求自己独立搞定,但不给资源、不设 mentor、不做团队配合;

提涨薪或明确工作范围,对方含糊其词,始终不落在纸面上;

不断传递“你扛下来就能成长”的暗示性话术,却没有兑现路径。

案例
小任是一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转行学 Java,聊的是“Java 初级开发”,BOSS 上开价 7500 元。入职后发现:

公司给的活比中级岗还重,要他一人负责接口、Vue 前端、Kafka 消费、Hive 脚本、K8s 容器部署等全链路内容;

所有任务都用“你要成长就得自己扛”搪塞;

明明同岗位大专都能拿 9k,普通本科 12k,他被低价套牢;

不断被领导质问绩效,始终不给涨薪,也不明确评估标准;

工作量压垮身体,最终以“绩效未达预期”被辞退,简历空窗 5 个月。

9. 只签6个月合同型

特征

只愿意签3~6个月的短合同,规避正式用工标准;

常说“干得好再续”“先试试看”,但从不承诺续签;

合同内容模糊,不含带薪年假、全额社保等正式福利;

到期随时不续签,团队流动性极高,员工难以维权。

案例
小张应聘“Web开发”,HR称“公司灵活用工先签6个月”,合同只写基础任务、无年终奖/带薪假。入职后被各种“临时任务”压榨,6个月到期被以业务调整理由不续签,新人继续顶岗。公司用“短合同”模式循环榨干员工,每人都是消耗品。

10. “内推简历”套取个人信息型,身份信息诈骗(注意:2025年8月28日开始,这类诈骗突然变多,请警惕陌生电话,提前问是在哪个投递平台上进行联系的,一般对方说不出来或者说的话基本听不清楚,基本断定是这类诈骗,且目前怀疑对方是奔着内脏去的)

特征

自称大厂HR或知名公司猎头,以“有人内推了你的简历”为由主动联系受害者;

通过电话、微信等非官方渠道沟通,强调流程紧急、机会稀缺;

以“面试登记”“入职审核”为名,要求填写详细登记表,索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住址等敏感信息;

不安排真实面试,所有流程都以“核实身份”“流程合规”等借口在线上完成;

信息一旦泄露,受害人极易遭遇网贷、信用卡盗用、冒名注册等严重后果。

案例
小李刚毕业不久,接到自称“知名互联网公司HR”的电话,对方称“你的简历被朋友推荐到了我们公司”,并以岗位稀缺、流程紧急为由,要求小李加微信沟通。随后,对方发来一份“面试登记表”,要求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详细资料。填写后不久,小李收到多笔陌生贷款申请,才意识到自己的信息被用于诈骗。

💡 判断聊天型陷阱的3个信号

  1. 迟迟不约面试(聊了很久还不定时间)

  2. 问的都是可直接落地的业务细节(而不是泛泛交流)

  3. 要的不是作品集,而是你直接帮他们完成工作

  4. 一上来就否定你的能力或学历,没有具体岗位匹配讨论。

  5. HR 在聊天中刻意弱化试用期时长,甚至用“我们行业都这样”带过。试用期长但绩效考核模糊,容易被“随时辞退”。

  6. 薪资是否与市场对齐?如果低,有没有成长/涨薪路径能写入文字?

  7. 合同期限很短,考核和转正不明确


炸裂,博客园改卖房和割韭菜了。

是为什么不割韭菜呢?是不愿意吗?当然是没有人找了,有人找肯定要割啊。

最离谱的是找了一帮水军控评洗地,6的啊,我记得几个月前还在卖惨,现在就开始控评了。

牛逼,江湖路远,来日方长,博客园再也不见。

posted @ 2025-08-28 11:26  $Traitor$  阅读(4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