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术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是运算符的⼀种,是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使⽤的符号,⽤来处理四则运算
a=21 b=10 c=0 c=a+b print("c的值为:",c) c=a-b print("c的值为:",c) c=a*b print("c的值为:",c) c=a/b print("c的值为:",c) c=a%b print("c的值为:",c) # 修改变量 a 、b 、c a=2 b=3 c=a**b print("c的值为:",c) a=10 b=5 c=a//b print("c的值为:",c)
结果如下:
c的值为: 31 c的值为: 11 c的值为: 210 c的值为: 2.1 c的值为: 1 c的值为: 8 c的值为: 2
注意:在Python2中10 / 3值为3.在Python3中取整除用双斜杠10//3值为3
在 Python 中 * 运算符还可以⽤于字符串,计算结果就是字符串重复指定次数的结果
In [1]: "-" * 50 Out[1]: '----------------------------------------'
注意python2和python3中 除法 的区别
In [1]: 1 / 2 Out[1]: 0 # Python2 Out[1]: 0.5 # Python3
二、比较运算符
a=21 b=10 c=0 if(a==b): print("a等于b") else: print("a不等于b") if(a!=b): print("a不等于b") else: print("a等于b") if(a<b): print("a小于b") else: print("a大于等于b") if(a>b): print("a大于b") else: print("a小于等于b") # 修改变量 a 和 b 的值 a = 5 b = 20 if(a<=b): print("a小于等于b") else: print("a大于b") if(b>=a): print("b大于等于a") else: print("b小于a")
结果:
a不等于b
a不等于b
a大于等于b
a大于b
a小于等于b
b大于等于a
Python 2.x 中判断 不等于 还可以使⽤ <> 运算符,!= 在 Python 2.x 中同样可以⽤来判断 不等于
三、逻辑运算符
Python 中的 逻辑运算符 包括:与 and、或 or、⾮ not 三种
在Python中,None
、空列表[]
、空字典{}
、空字符串""
、零值0
等都被视作假值。
将数字型数据直接作为判断条件时,⾮0数即为True, 0为False
a=10 b=20 if(a and b): print("变量a和b都为true") else: print("变量a和b有一个不为true") if(a or b): print("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else: print("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0 if(a and b): print("变量a和b都为true") else: print("变量a和b有一个不为true") if(a or b): print("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else: print("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if not(a and b): print("变量a和b都为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false") else: print("变量a和b都为true")
结果:
变量a和b都为true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变量a和b有一个不为true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变量a和b都为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false
c="" if not(c): print("变量c为false") else: print("变量c为true") c={} if not(c): print("变量c为false") else: print("变量c为true") c=[] if not(c): print("变量c为false") else: print("变量c为true") c=None if not(c): print("变量c为false") else: print("变量c为true")
结果:
变量c为false
变量c为false
变量c为false
变量c为false
逻辑运算符也可以参与运算
python 中的and从左到右计算表达式,若所有值均为真,则返回最后一个值,若存在假,返回第一个假值。
因为碰到1的时候就知道整个逻辑运算式的结果肯定为真,所以直接返回1了而不管后面跟的是什么
四、赋值运算符
在 Python 中,使⽤ = 可以给变量赋值
在算术运算时,为了简化代码的编写, Python 还提供了⼀系列的 与 算术运算符 对应的 赋值运算符
注意:赋值运算符中间不能使⽤空格
a=21 b=10 c=0 c=a+b print("c的值为:",c) c+=a print("c的值为:",c) c*=a print("c的值为:",c) c/=a print("c的值为:",c) c = 2 a=3 c%=a print("c的值为:",c) c **= a print("c的值为:",c) c //= a # 取整数 print("c的值为:",c) print(9//2) print(9%2)
结果:
c的值为: 31 c的值为: 52 c的值为: 1092 c的值为: 52.0 c的值为: 2 c的值为: 8 c的值为: 2 4 1
五、运算符的优先级
和数学中的运算符的优先级⼀致,在 Python 中进⾏数学计算时,同样也是:
先乘除后加减
同级运算符是 从左⾄右 计算
可以使⽤ () 调整计算的优先级
以下表格的算数优先级由⾼到最低顺序排列
六、成员运算符in和not in
注意:in 在对 字典 操作时,判断的是 字典的键 ,in 和 not in 被称为 成员运算符
成员运算符⽤于 测试 序列中是否包含指定的 成员

a = 10 b = 20 list = [1, 2, 3, 4, 5] if (a in list): print("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if (b not in list): print("变量 b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变量 b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2 if (a in list): print("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else: print("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