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码规范
缩进与空行:统一使用4个空格缩进
空格规则:双目运算符(+、=、== 等)前后加空格
换行要求:if、for 等语句独占一行
命名规范:使用完整英文单词,避免拼音或无意义缩写,变量名需体现类型与功能。小驼峰命名法(如courseScore、calculateSortTime);大驼峰命名法(如SortAlgorithm、GraphAnalyzer);全大写 + 下划线(如MAX_ARRAY_LENGTH、TIME_LIMIT)
注释占比:源程序有效注释量不低于 20%,重点算法逻辑必须标注。
二、《数学之美》章节感想 —— 第2章《自然语言处理:从规则到统计》
本章以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揭示了技术范式的重大转变:20世纪70年代前,科学家试图通过编写复杂语法规则模拟人类语言理解,却因语言歧义性(如 “老科学家” 的双重含义)陷入困境,成果近乎为零;20世纪90年代后,贾里尼克等学者引入统计模型,通过概率计算(如马尔可夫模型)分析语言序列合理性,最终使谷歌统计翻译系统在2005年战胜规则系统,标志着统计方法的全面胜利。这一章彻底改变了我对“算法设计”的认知:早期 NLP 研究者陷入“模仿人类思维”的误区,而统计方法的成功本质是用数学抽象简化复杂问题。例如,无需让计算机理解“语义”,只需通过大量语料计算“句子出现的概率”,就能实现高效的语音识别与翻译。这与我们课程中“算法优化的核心是数学建模”的理念高度契合 —— 如动态规划通过状态转移方程抽象问题,统计模型则通过概率公式提炼语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