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题目 5-8-575,657,707,771

给定一个偶数长度的数组,其中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种类的糖果,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糖果。你需要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返回妹妹可以获得的最大糖果的种类数。

示例 1:

输入: candies = [1,1,2,2,3,3]
输出: 3
解析: 一共有三种种类的糖果,每一种都有两个。
     最优分配方案:妹妹获得[1,2,3],弟弟也获得[1,2,3]。这样使妹妹获得糖果的种类数最多。

示例 2 :

输入: candies = [1,1,2,3]
输出: 2
解析: 妹妹获得糖果[2,3],弟弟获得糖果[1,1],妹妹有两种不同的糖果,弟弟只有一种。这样使得妹妹可以获得的糖果种类数最多。

注意:

  1. 数组的长度为[2, 10,000],并且确定为偶数。
  2. 数组中数字的大小在范围[-100,000, 100,000]内。

 

class Solution:
def distributeCandies(self, candies: List[int]) -> int:
list_1 = set(candies)
length_1 = len(candies)//2

if len(list_1) >= length_1:
return(length_1)
else:
return(len(list_1))

 思路: 将糖果一分为2 如果种类大于等于一半的数量 那么妹妹最多的的数量就是糖果的一半,如果 小于的话 那么就是最大的种类数

在二维平面上,有一个机器人从原点 (0, 0) 开始。给出它的移动顺序,判断这个机器人在完成移动后是否在 (0, 0) 处结束。

移动顺序由字符串表示。字符 move[i] 表示其第 i 次移动。机器人的有效动作有 R(右),L(左),U(上)和 D(下)。如果机器人在完成所有动作后返回原点,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注意:机器人“面朝”的方向无关紧要。 “R” 将始终使机器人向右移动一次,“L” 将始终向左移动等。此外,假设每次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幅度相同。

 

示例 1:

输入: "UD"
输出: true
解释:机器人向上移动一次,然后向下移动一次。所有动作都具有相同的幅度,因此它最终回到它开始的原点。因此,我们返回 true。

示例 2:

输入: "LL"
输出: false
解释:机器人向左移动两次。它最终位于原点的左侧,距原点有两次 “移动” 的距离。我们返回 false,因为它在移动结束时没有返回原点。

class Solution:
def judgeCircle(self, moves: str) -> bool:
return moves.count('R') == moves.count('L') and moves.count('U') == moves.count('D')

思路: 无论移动那边 不能用+ 和- 直接用数量相等判断即可

 

 

实现函数 ToLowerCase(),该函数接收一个字符串参数 str,并将该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之后返回新的字符串。

 

示例 1:

输入: "Hello"
输出: "hello"

示例 2:

输入: "here"
输出: "here"

示例 3:

输入: "LOVELY"
输出: "lovely"


class Solution:
def toLowerCase(self, str: str) -> str:
str = str.lower()
return str

 

 

 

给定字符串J 代表石头中宝石的类型,和字符串 S代表你拥有的石头。 S 中每个字符代表了一种你拥有的石头的类型,你想知道你拥有的石头中有多少是宝石。

J 中的字母不重复,J 和 S中的所有字符都是字母。字母区分大小写,因此"a""A"是不同类型的石头。

示例 1:

输入: J = "aA", S = "aAAbbbb"
输出: 3

示例 2:

输入: J = "z", S = "ZZ"
输出: 0

注意:

  • S 和 J 最多含有50个字母。
  •  J 中的字符不重复。

class Solution:
def numJewelsInStones(self, J: str, S: str) -> int:
counts = []
for i in J:
counts.append( S.count(i))
return sum(counts)
思路 append 增加

 

posted @ 2019-05-17 08:43  蜗牛少少  阅读(22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