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nx 硬盘分区

1)什么要进行硬盘分区:
a) 更容易管理和控制系统,因为相关的文件和目录都放在一个分区中。
b) 系统效率更高。
c) 可以限制用户使用硬盘的份额(磁盘空间的大小)。
d) 更容易备份和恢复。


2)硬盘的逻辑结构:一个硬盘逻辑上可以被划分成块、磁道、磁柱和分区。

    磁道的定义:磁道是由一系列头尾相连的块组成的圆圈。
    磁柱的定义:磁柱是由一叠磁道,由在相同半径上每个盘面的磁道所组成。
    分区的定义:分区是由一组相邻的磁柱所组成。

 

硬盘分区

1)首先添加一块新的硬盘:

在红色框框任意点进去,就可以看到:

 

选择硬盘,按添加,然后都按是下一步(如果有别的需要就要看看了):

可以看到新硬盘,按确定,就会看到下面的图,然后开机就行了。

 

2)使用fdisk命令来管理硬盘分区:

a) d:删除一个(已经存在的)分区,其中d是delete的第1个字母。
b) l:列出(已经存在的)分区的类型,其中l是list的第1个字母。
c) m:列出fdisk中使用的所有命令,其中m是menu的第1个字母。
d) 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其中n是new的第1个字母。
e) p:列出分区表的内容,其中p是print的第1个字母。
f) q:退出fdisk,但是不存储所做的变化,其中q是quit的第1个字母。
g) t:改变分区系统的id,其中t是title的第1个字母。
h) w:退出fdisk并存储所做的变化,其中w是write的第1个字母。

 

 

开机后:

查看是否已添加硬盘(可以忽略)

查看是否已添加硬盘,那块硬盘未分区。(/dev/sdb未分区)

 

 硬盘的分区可以分为主分区(p)、扩展分区(e)和逻辑分区。在一个硬盘上最多可以划分出4个主分区,其他区就无法再分了。逻辑分区是分出扩展分区(e)后在对其分区。分区过程要根据需要进行分区。

 

 这里需要注意要打上‘+’号和单位。

 

w  保存退出,可以按fdisk -l 查看分区后结果。

3)了解常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ext2: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
ext3:一种日志式文件系统
ext4:一种针对ext3系统的扩展日志式文件系统
lvm:逻辑盘卷管理 
iso9660:目前唯一通用的光盘文件系统 

 4)mkfs在设备上创建文件系:mkfs.xfs /dev/sdb1

5)文件系统的挂载与卸载 

df -T 查看文件类型,也可以看sdb1是否挂载成功。

 卸载/mut上的文件系统的命令:
umount /mut

 

扩展

虚拟内存

  定义:所谓虚拟内存就是一块硬盘空间被当做内存使用,也被称为交换分区(swap)。

 

1 用例

给当前系统增加虚拟内存

2 静态

虚拟内存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都使用了虚拟内存,如Windows家族的“虚拟内存”;Linux的“交换空间”等。

3 动态

1 建立虚拟内存

找一个较大的空间

df -h

建立swap文件,大小2G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000 count=2000

2 启用虚拟内存

将swap文件设置为swap分区文件

mkswap  /dev/sdb2(例子中对象)

 

激活swap,启用分区交换文件

swapon  -a  /dev/sdb2

 

3 停用虚拟内存

swapoff -v   /dev/sdb2

 

4 查看内存和虚拟内存

free -m  或  free

未用前

 用后:

 

5 开机启用swap

修改/etc/fstab

vi /etc/fstab

#第一栏磁盘装置文件名或该磁盘的lable

#第二栏挂载点
#第三栏磁盘分区槽的文件系统
/dev/mapper/fedora-root /                       xfs   defaults
/dev/mapper/fedora-home /home                   ext4    defaults       
/mut/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posted @ 2017-12-05 11:24  zqxqx  阅读(29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