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python学习笔记

项目开发流程

​ 分为以下5个阶段

  • 需求分析
  • 架构设计
  • 分组开发
  • 项目测试
  • 交付上线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也称为软件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

架构设计

架构师会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选择:
	1.开发的编程语言
	2.项目后端框架
	3.项目所需数据库(主库、从库)
	4.项目组织结构(软件开发目录规范、自定义结构)
	  项目功能划分(将一个大项目拆分成多个小项目)
	5.项目的报价(考虑开发人员数量,天数等:
最后还需要产品经理叠加报价(其他部分人员开销等)

分组开发

1.将项目拆分后的多个小项目交给不同开发部门下的多个编程人员编写

2.每个人可能只会写很小的一部分(降低复杂度,提升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ps:码畜>>>码农

项目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出色的测试用
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组成了测试用例)。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关键在于理解测试方法。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白盒法测试对象是源程序,依据的是程序内部的的逻辑结构来发现软件的编程错误、结构错误和数据错误。结构错误包括逻辑、数据流、初始化等错误。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白盒法和黑盒法依据的是软件的功能或软件行为描述,发现软件的接口、功能和结构错误。其中接口错误包括内部/外部接口、资源管理、集成化以及系统错误。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黑盒法。
  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是为了把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的结果、发现及分析写成文件加以记载。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编制是为了总结本项目开发工作的经验,说明实际取得的开发结果

交付上线

#将项目打包给运维人员即可

三层架构

#什么是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就是为了符合“高内聚,低耦合”思想,把各个功能模块划分为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的三层架构,各层之间采用接口相互访问,并通过对象模型的实体类(Model)作为数据传递的载体,不同的对象模型的实体类一般对应于数据库的不同表,实体类的属性与数据库表的字段名一致。
  三层架构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高内聚,低耦合”。开发人员分工更明确,将精力更专注于应用系统核心业
务逻辑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加快项目的进度,提高了开发效率,有利于项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具体是哪三层
	1.表现层
    2.业务逻辑层
    3.数据访问层
#三层架构的优势
 1.扩展性非常强
 2.分工合作,效率极高
 3.测试和修改更方便快捷

开发需要注意的事项

#日志编写
	日志对于一个项目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者开发的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那么当项目生产上线之后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或许有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看控制台,不好意思,上线之后是没有控制台这东西的。
	所以我们为了避免一些棘手的问题,应该是未雨绸缪,做好万全的准备。假如项目在运行过程当中出BUG了,轻则无法访问,重则丢失用户数据,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前几天看到程序员删库跑路的事件,现在公司的数据就是所有的财产,丢失用户数据可能会导致公司倒闭。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们一定要注意日志开发的重要性,出了故障可以准确快速定位到底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然后快速解决。
#环境监控
	如果说日志的编写是程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后期项目的监控更是关乎程序是否健康运行。假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出生后没有父母的护理,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生病了或者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果不想出现意外,那么父母必须好好呵护。
	程序也是同一个道理,一旦线上的环境出现一些异常,比如程序运行卡顿,内存迅速增加,肯定是出问题了。婴儿我们可以监听呼吸速率或者心跳速率,那么程序我们应该监控哪些指标呢?
    1.日志监控
	2.响应时间
	3.进程监控
	4.内存监控
	5.CPU占用监控
	6.磁盘监控
	7.CPU load监控
	8.I/O负载
	9.网络监控
	10.应用状态监控
	11.DNS监控
    这些也是程序的重要指标,假如发生异常也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通知主要负责人,这些也算是后勤保障工作,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不可能离开这些监控的。这些如同孩子的监护人,保证孩子的健康。
posted @ 2022-05-01 22:40  槐序八  阅读(4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