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维工作中,k8s中service和ingress的有什么区别?

在Kubernetes(k8s)中,ServiceIngress 都是用于服务暴露和流量管理的核心组件,但它们的定位、功能和适用场景有显著区别。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比两者的核心差异:

1. 核心功能定位

  • Service
    是K8s中服务发现和内部负载均衡的抽象层,用于解决Pod动态变化(IP、数量频繁变动)带来的访问问题。
    它为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Pod(通过标签选择器关联)提供一个固定的访问入口(IP:Port),并在Pod之间实现简单的负载均衡。

  • Ingress
    是K8s中管理外部访问集群内服务的规则集合,主要聚焦于HTTP/HTTPS层的路由管理
    它本身不直接提供服务访问能力,而是通过定义“路由规则”(如基于域名、URL路径的转发),将外部流量转发到集群内的Service。

2. 访问范围与层级

  • Service

    • 主要解决集群内部的服务通信(如Pod之间、Pod与Service之间),同时也支持有限的外部暴露能力(如NodePort、LoadBalancer)。
    • 工作在TCP/IP四层(传输层),基于IP和端口进行流量转发,不理解HTTP协议细节(如路径、域名)。
  • Ingress

    • 专门用于集群外部到内部服务的HTTP/HTTPS流量入口(如公网用户访问集群内的Web服务)。
    • 工作在HTTP七层(应用层),能够解析HTTP协议细节(如域名、URL路径、请求头),支持更灵活的路由策略。

3. 实现方式

  • Service
    是K8s的核心内置资源,无需额外组件即可工作。其负载均衡由kube-proxy(运行在每个节点上)通过iptables/IPVS规则实现。

  • Ingress
    本身只是“路由规则的定义”(K8s资源对象),必须依赖Ingress Controller(如Nginx Ingress Controller、Traefik等)才能生效。
    Ingress Controller本质是一个运行在集群内的Pod,它监听Ingress规则的变化,并将规则转换为自身的配置(如Nginx的conf文件),从而实现流量转发。

4. 功能细节对比

功能 Service Ingress
负载均衡层级 四层(TCP/UDP) 七层(HTTP/HTTPS)
路由能力 仅基于IP+端口转发,无复杂路由 支持基于域名(host)、URL路径(path)的路由
SSL/TLS终止 不支持(需Pod内自行处理) 支持(Ingress Controller可配置证书)
外部暴露方式 可通过NodePort(节点端口)、LoadBalancer(云厂商负载均衡器)暴露 通过Ingress Controller的公网IP/域名暴露
多服务整合 每个Service独立暴露,难以整合 可通过一个入口(域名)整合多个Service(如api.example.com转发到api-service,web.example.com转发到web-service)
会话保持 有限支持(通过会话亲和性,基于客户端IP) 支持基于Cookie的会话保持

5. 适用场景

  • Service

    • 集群内部服务间的通信(如微服务之间的调用)。
    • 需要暴露TCP/UDP服务(如数据库、消息队列)。
    • 简单的外部访问(如通过NodePort临时暴露服务,或通过云厂商LoadBalancer暴露单个服务)。
  • Ingress

    • 外部通过HTTP/HTTPS访问集群内服务(如Web应用、API服务)。
    • 需要基于域名或路径区分多个服务(如一个域名下部署多个微服务,通过/api/web路径区分)。
    • 需要统一管理SSL证书、实现HTTPS访问。

总结

  • Service是“内部服务的固定入口”,解决Pod动态性问题,提供四层负载均衡,是K8s服务通信的基础。
  • Ingress是“外部HTTP/HTTPS流量的路由管理器”,依赖Ingress Controller,提供七层路由能力,适合复杂的外部访问场景。

两者通常配合使用:Ingress将外部流量转发到Service,再由Service转发到具体的Pod。

posted @ 2025-08-06 19:34  天道酬勤zjh  阅读(5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