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测试概念理解

测试

借由运行被测试程式的功能,去检查程式里面的代码是否错误
这里追求被测程式的所有代码行都被测试功能所触及得到,即追求”测试覆盖率“

测试的分类
我们是以开发的身份去看待测试的,测试是一个非常繁杂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分类规则可以有很多种概念名词出现=>听得最多的就是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作为开发,主要是关注的是“按流程分类”的单元测试,其他心之所动,就随风而去吧。

测试按流程阶段,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它们有先后顺序

单元测试

验证各个组件的功能行为,通常是类别和功能级别。(测试对象是一般为类,方法,接口这样的小单元),单元测试一般由开发人员编写。
注意:编写时要尽可能保证测试用例相互独立(测试用例中不能直接调用其他类的方法,而应在测试用例中重写模拟方法)
单元测试的好处与不足?
好处:1.以最小代价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2.单元测试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让我放心的重构代码,可以在重构代码的时候省下测试重构的代码能否正确运行的时间。

不足:1、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执行路径,所以不可能保证捕捉到所有路径的错误; 
    2、每行代码需要3~5行代码进行单元测试,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单元的等级

在知乎上看到gashero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单元测试总结,根据功能的重要性,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测试。

  • Level1:正常流程可用,即一个函数在输入正确的参数时,会有正确的输出
  • Level2:异常流程可抛出逻辑异常,即输入参数有误时,不能抛出系统异常,而是用自己定义的逻辑异常通知上层调用代码其错误之处
  • Level3:极端情况和边界数据可用,对输入参数的边界情况也要单独测试,确保输出是正确有效的
  • Level4:所有分支、循环的逻辑走通,不能有任何流程是测试不到的
  • Level5:输出数据的所有字段验证,对有复杂数据结构的输出,确保每个字段都是正确的地方

测试覆盖

通过测试代码,尽可能地把所有业务代码都执行一遍
通常使用测试覆盖率来检验单元测试质量的好坏(一般公司都要要求95%以上)。相比凭空想象单元测试的有效性和代码的好坏,这会更加有效。

但是谨记:单元测试是需要时间,若要把各种情况都测试一遍,也许单元测试的编写时间要比写代码的时间还要长。

怎样获得测试覆盖率?
1.函数覆盖

指这个函数是否被测试代码调用了,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要求

assertEquals(2, foo(2, 2)) #对函数 foo 要做到覆盖,只需assert调用一下

2.语句覆盖(行覆盖)
指的是某一行代码是否被测试覆盖了

同样的代码要达到语句覆盖也只需要一个测试就够了,如 assertEquals(2, foo(2, 2))。
但是,如果把测试换成 assertEquals(0, foo(2, -1)),那就无法达到所有行覆盖的效果了。通常这种情况是由于一些分支语句导致的
3.决策覆盖
指的是某一个逻辑分支是否被测试覆盖

和语句覆盖一样,常常没有达到所有条件,要达到所有的决策覆盖(即那个 if 语句为真和假的情况至少出现一次),我们需要至少两个测试,如 assertEquals(2, foo(2, 2)) 和 assertEquals(0, foo(-1, 2))
4.条件覆盖
指的是分支中的每个条件(即与,或,非逻辑运算中的每一个条件判断)是否被测试覆盖了

之前的代码要达到全部的条件覆盖(也就是 x>0 和 y>0 这两个条件为真和假的情况均至少出现一次)需要更多的测试,如 assertEquals(2, foo(2, 2)),assertEquals(2, foo(2, -1)) 和 assertEquals(2, foo(-1, -1)),如果有一个条件分支没有被覆盖(比如缺少测试 assertEquals(2, foo(-1, -1))),那么大家应该想想“那个条件判断是否还需要呢?

集成测试

验证组件分组在一起使用时的工作方式。集成测试了解组件之间所需的交互,但不一定了解每个组件的内部操作。它们可能涵盖整个网站的简单组件分组。

集成测试是将单独的模块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它在单元测试之后进行。集成测试的例子有:

  • 使用 Selenium 测试应用是否能在浏览器中正确运行
  • 与第三方 API 进行真实测试
  • 与 requestb.in 或 httpbin 交互来确认出站请求的有效性
  • 使用 runscope.com 来确保 API 能正常运行

集成测试的缺点:

  • 设置集成测试要花很多时间
  • 运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它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
  • 有错误抛出时,很难定位。例如,一个只对某类浏览器有影响的错误可能是由数据库层的 Unicode 转换引起的
  • 相比单元测试更脆弱。某个组件中的一个小修改都可能会破坏它。

系统测试

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环境下进行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测试,以发现软件潜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的比较: 
1、测试内容:集成测试是测试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系统测试是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测试角度:集成测试偏重于技术的角度进行测试,系统测试是偏重于业务的角度进行测试。
例如:商品模块测试主要测试商品的增删改查四个接口。
    商城系统主要是测试,当购买一件商品时,主要测试“商品模块=>购物车模块=>订单模块=>付款模块”协同功能

验收测试

技术方面没问题之后,验证是否满足用户/客户的需求
也称为交付测试,是针对用户需求、业务流程进行的正式的测试,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由用户、客户或其他授权机构决定是否接受系统。
验收测试包括alpha测试和beta测试,alpha测试是由开发者进行的软件测试,beta测试是由用户在脱离开发环境下进行的软件测试。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在软件维护阶段,对软件进行修改之后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检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是否正确。
这里,修改的正确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所作的修改达到了预定目的,如错误得到改正,能够适应新的运行环境等等;二是不影响软件的其他功能的正确性。

扩展: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的目的,就是让产品可以快速迭代,同时还能保持高质量。它的核心措施是,代码集成到主干之前,必须通过自动化测试。只要有一个测试用例失败,就不能集成

集成,就是在一起:
代码commit是集成(代码在一起),
编译是集成(逻辑在一起);
部署是集成(部署包跟环境在一起),
测试是集成(功能在一起),
灰度是集成(系统在一起)
不断的做集成和集成结果的修正,就是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的流程

使用持续集成时典型的开发流程:

  1. 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在本地运行测试,再将代码提交到代码库。
  2. 代码库通知自动化工具有关代码已提交待集成的信息。
  3. 自动化工具将代码集成到项目中,并构建出一个新版本。构建过程中有任何错误,都将拒绝该次提交。
  4. 自动化工具在新构建版本上运行开发人员写的测试。测试过程中有任何错误,都将拒绝该次提交。
  5. 开发人员将收到成功或失败的详细信息。基于这些报告,可以进行相应修改。如果没有失败,表示本次集成成功。


具体来说,根据持续集成的设计,代码从提交到生产,整个过程有以下几步。

1.提交

流程的第一步,是开发者向代码仓库提交代码。所有后面的步骤都始于本地代码的一次提交(commit)。

2.测试

代码仓库对commit操作配置了钩子(hook),只要提交代码或者合并进主干,就会跑自动化测试。
测试的种类:

  • 单元测试:针对函数或模块的测试;
  • 集成测试:针对整体产品的某个功能的测试,又称功能测试;
  • 端对端测试:从用户界面直达数据库的全链路测试。

第一轮至少要跑单元测试

3.构建

通过第一轮测试,代码就可以合并进主干,就算可以交付了。

交付后,就先进行构建(build),再进入第二轮测试。所谓构建,指的是将源码转换为可以运行的实际代码,比如安装依赖,配置各种资源(样式表、JS脚本、图片)等等。

常用的构建工具:

其中Jenkins和Strider是开源软件,Travis和Codeship对于开源项目可以免费使用。它们都会将构建和测试,在一次运行中执行完成。

4.第二轮测试

构建完成,就要进行第二轮测试。如果第一轮已经涵盖了所有测试内容,第二轮可以省略,当然,这时构建步骤也要移到第一轮测试前面。

第二轮是全面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都会跑,有条件的话,也要做端对端测试。所有测试以自动化为主,少数无法自动化的测试用例,就要人工跑。

需要强调的是,新版本的每一个更新点都必须测试到。如果测试的覆盖率不高,进入后面的部署阶段后,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5.部署

通过了第二轮测试,当前代码就是一个可以直接部署的版本(artifact)。将这个版本的所有文件打包(现在是可以使用docker容器技术,打包成镜像)存档,发到生产服务器。
生产服务器将从docker-registry 拉取镜像进行部署


注意:

  • 当开始更改代码时,开发人员会从代码库(如 SVN、Git 等)获取当前代码库的副本。
  • 当其他开发人员将更改的代码提交到代码库时,此副本将逐渐停止反映代码库中的代码。代码分支保持检出的时间越长,当开发人员分支重新集成到主线时,多个集成冲突和故障的风险就越大。
  • 当开发人员向代码库提交代码时,他们必须首先更新他们的代码,以反映代码库中的最新更改。
  • 当存储库与开发人员的副本不同,他们必须要花时间来先处理冲突。

持续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1)快速发现错误。每完成一点更新,就集成到主干,可以快速发现错误,定位错误也比较容易。
(2)防止分支大幅偏离主干。如果不是经常集成,主干又在不断更新,会导致以后集成的难度变大,甚至难以集成。

持续交付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指的是,频繁地将软件的新版本,交付给质量团队或者用户,以供评审。如果评审通过,代码就进入生产阶段。
持续交付可以看作持续集成的下一步。它强调的是,不管怎么更新,软件是随时随地可以交付的

例如:每天将当天打包好的程序部署到测试环境上。也就是说,一个码农晚上 10 点之前提交了代码,那他第二天就可以在测试环境上看到自己新提交的代码的效果了。

持续部署

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是持续交付的下一步,指的是代码通过评审以后,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
持续部署的目标是,代码在任何时刻都是可部署的,可以进入生产阶段。持续部署的前提是能自动化完成测试、构建、部署等步骤

例如:每一个月要在生产环境上部署一个稳定的发布版本。

 

 


 

posted @ 2018-05-28 19:44  新卡辣辣  阅读(6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带我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