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
多线程
1、概念
1.1 程序
1.2 进程
1.3 线程
2、线程的创建
2.1 概念
- java.lang.Thread类代表线程,任何线程对象都是Thread类(子类)的实例。
- Thread类是线程的模板,封装了复杂的线程开启等操作,封装了操作系统的差异性。
2.2 创建方式
- 自定义类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然后创建该类的对象调用start方法。
- 自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并重写run方法,创建该类的对象作为实参来构造Thread类型的对象,然后使用Thread类型的对象调用start方法。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ThreadTest1();
t1.start();
for (int i = 0; i < 4; i++) {
System.out.println("zhuxiancheng");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1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线程");
}
}
public class SubRunnableRun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i);
}
}
}
public class SubRunnab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RunnableRun r = new SubRunnableRun();
Thread t = new Thread(r);
t.start();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 + i);
}
}
}
2.3 常用方法
Thread() | |
Thread(String name) | |
Thread(Runnable target) | |
Thread(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 | |
void run() | |
void star() |
2.4 执行流程
- 执行main方法的线程叫做主线程,执行run方法的线程叫做新线程/子线程。
- main方法是程序的入口,对于start方法之前的代码来说,由主线程执行一次,当start方法调用成功后线程的个数由1个变成了2个,新启动的线程去执行run方法的代码,主线程继续向下执行,两个线程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影响。
- 当run方法执行完毕后子线程结束,当main方法执行完毕后主线程结束。
- 两个线程执行没有明确的先后执行次序,由操作系统调度算法来决定。
2.5 两种方法比较
继承Thread类的方式代码简单,但是若该类继承Thread类后则无法继承其它类,而实现
Runnable接口的方式代码复杂,但不影响该类继承其它类以及实现其它接口,因此以后的开发中推荐使用第二种方式。
2.6 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方式启动线程
package com.learn_java.qiyuan.moduleFourCoreClassAndLib.MyThread;
public class ThreadNonNam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232");
}
}.start();
//2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rfe");
}
};
Thread t1 = new Thread(r);
t1.start();
//3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rfefra");
}
}).start();
//4
// Java8开始支持lambda表达式: (形参列表)->{方法体;}
Runnable r1 = ()->System.out.println("arfe");
new Thread(r1).start();
}
}
3、线程生命周期
4、线程名称
long getId() | |
String getName() | |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 |
/*
自定义类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中先打印当前线程的编号和名称,然后将线程
的名称修改为"zhangfei"后再次打印编号和名称。
要求在main方法中也要打印主线程的编号和名称。
*/
public class ThreadNameTest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D is "+ getId()+"name is "+ getName());
setName("zhangfei");
System.out.println("ID is "+ getId()+"name is "+ 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NameTest t = new ThreadNameTest();
t.start();
Thread tmain = Thread.currentThread();
System.out.println("ID is "+ tmain.getId()+"name is "+ tmain.getName());
}
}
5、常用方法
static void yield() | |
static void sleep(times) | |
int getPriority() | |
void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 | |
void join() | |
void join(long millis) | |
boolean isDaemon() | |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 |
6、线程同步机制
6.1 概念
- 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种共享资源时,可能会造成数据的覆盖等不一致性问题,此时就需要对线程之间进行通信和协调,该机制就叫做线程的同步机制。
- 多个线程并发读写同一个临界资源时会发生线程并发安全问题。
- 异步操作:多线程并发的操作,各自独立运行。
- 同步操作:多线程串行的操作,先后执行的顺序。
6.2 解决方案
6.3 实现方式
-
在Java语言中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同步/对象锁机制从而保证线程执行的原子性,具体方式如下:
-
使用同步代码块的方式实现部分代码的锁定,格式如下:
synchronized(类类型的引用) { 编写所有需要锁定的代码; }
- 使用同步方法的方式实现所有代码的锁定。
直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修饰整个方法即可
该方式等价于:
synchronized(this)
- 使用同步方法的方式实现所有代码的锁定。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AccountRunnale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balance;
private Demo dm = new Demo();
private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AccountRunnaleTest(int balance) {
this.balance = balance;
}
public AccountRunnaleTest() {
}
public int getBalance() {
return balance;
}
public void setBalance(int balance) {
this.balance = balance;
}
@Overrid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synchronized (new Demo()) {
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已启动");
int temp = getBalance();
if (temp > 200) {
System.out.println("正在出钞,请稍后");
temp -= 200;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请取走您的钞票");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余额不足,请核实");
}
setBalance(temp);
System.out.println("账户余额:" + getBalance());
lock.unlock();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ccountRunnaleTest acc = new AccountRunnaleTest(1000);
Thread t1 = new Thread(acc);
Thread t2 = new Thread(acc);
t1.start();
t2.start();
try {
t1.join();
t2.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账户余额:"+acc.getBalance());
}
}
class Demo {
}
6.4 静态方法的锁定
当我们对一个静态方法加锁,如: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xxx(){….}
那么该方法锁的对象是类对象。每个类都有唯一的一个类对象。获取类对象的方式:类名.class。
静态方法与非静态方法同时使用了synchronized后它们之间是非互斥关系的。
原因在于:静态方法锁的是类对象而非静态方法锁的是当前方法所属对象。
6.5 注意事项
多个需要同步的线程在访问同步块时,看到的应该是同一个锁对象引用。
在使用同步块时应当尽量减少同步范围以提高并发的执行效率。
6.6 线程安全和不安全类
StringBuffer类是线程安全的类,但StringBuilder类不是线程安全的类。
Vector类和 Hashtable类是线程安全的类,但ArrayList类和HashMap类不是线程安全的类。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和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等方法实现安全。
6.7 死锁的概念
线程一执行的代码: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a){ //持有对象锁a,等待对象锁b
synchronized(b){
编写锁定的代码;
}
}
}
线程二执行的代码: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b){ //持有对象锁b,等待对象锁a
synchronized(a){
编写锁定的代码;
}
}
}
在以后的开发中尽量减少同步的资源,减少同步代码块的嵌套结构的使用!
6.8 使用Lock实现线程同步
6.8.1 概念
- 从Java5开始提供了更强大的线程同步机制—使用显式定义的同步锁对象来实现。
-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接口是控制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的工具。
- 该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是ReentrantLock类,该类拥有与synchronized相同的并发性,在以后的线程安全控制中,经常使用ReentrantLock类显式加锁和释放锁。
6.8.2 常用方法
ReentrantLock() | |
void lock() | |
void unlock() |
6.8.3 与synchronized方法比较
Lock是显式锁,需要手动实现开启和关闭操作,而synchronized是隐式锁,执行锁定代码后自动
释放。
Lock只有同步代码块方式的锁,而synchronized有同步代码块方式和同步方法两种锁。
使用Lock锁方式时,Java虚拟机将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调度线程,因此性能更好。
6.9 Object类常用方法
void wait() | |
void wait(long timeout) | |
void notify() | |
void notifyAll() |
6.10 线程池
6.10.1 实现Callable接口
从Java5开始新增加创建线程的第三种方式为实现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接口。
V call() | 计算结果并返回 |
6.10.2 FuthreTask类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类用于描述可取消的异步计算,该类提供了Future接口的基本实
现,包括启动和取消计算、查询计算是否完成以及检索计算结果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获取方法调用后的返回结果。
Future Task(Callable callable) | 根据参数指定的引用来创建一个未来任务 |
V get() | 获取call方法计算的结果 |
6.10.3 线程池的由来
- 在服务器编程模型的原理,每一个客户端连接用一个单独的线程为之服务,当与客户端的会话结束时,线程也就结束了,即每来一个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就要创建一个新线程。
- 如果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很多,那么服务器要不断地创建和销毁线程,这将严重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6.10.4 概念和原理
线程池的概念:首先创建一些线程,它们的集合称为线程池,当服务器接受到一个客户请求后,就从线程池中取出一个空闲的线程为之服务,服务完后不关闭该线程,而是将该线程还回到线程池中。
在线程池的编程模式下,任务是提交给整个线程池,而不是直接交给某个线程,线程池在拿到任务后,它就在内部找有无空闲的线程,再把任务交给内部某个空闲的线程,任务是提交给整个线程池,一个线程同时只能执行一个任务,但可以同时向一个线程池提交多个任务。
6.10.5 相关类和方法
从Java5开始提供了线程池的相关类和接口: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类和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接口。
其中Executors是个工具类和线程池的工厂类,可以创建并返回不同类型的线程池,常用方法如
下: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 创建一个可根据需要创建新线程的线程池 |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 创建一个可重用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 |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创建一个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 |
其中ExecutorService接口是真正的线程池接口,主要实现类是ThreadPoolExecutor,常用方法
如下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执行任务和命令,通常用于执行Runnable |
Future submit(Callable task) | 执行任务和命令,通常用于执行Callable |
void shutdown() | 启动有序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