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赛规划
时间把控
这个上午做什么、这个下午做什么、这个晚上做什么
这个阶段做什么
比赛流程规划
- 
确认选题
 - 
背景基础了解,一定时间后开个会,统一大家对这个问题背景的认识,相互补充信息。然后讨论问题,确定文章大致的框架
 - 
基础数据搜集和文献查找,这里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问题,确定建模思路
 - 
问题背景、问题重述部分论文撰写(我觉得问题重述就是我们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建模的方向),不要受到第一问、第二问的束缚,我个人觉得应该以模型为单位,我们要做的是建立若干个模型,最后解决这一整个问题
 - 
文献综述(可选)
 - 
整个问题的假设以及解释(可以先写在共享文档里,后面可能要补上一些)
 - 
模型准备部分(数据收集以及其他准备工作)
 - 
第一个模型
- 
文献查找
 - 
数据查找及伪造(如果是B题,不要在数据上花太多的时间),而是要积极地参考文献,建立一个好的模型
 - 
模型建立
个人觉得,模型的建立需要发挥想象力,要脑洞大开,不要受到数据的束缚,否则会像模拟的时候一样,建着建着就去找数据,然后找半天没找到
不要畏惧去学习和了解完全没学过的模型和知识,往年的大奖论文里,很多模型我们都没见过,那试想如果我们不在观念上先接受现学现卖的可能性,能不能得大奖?
 - 
模型求解
首先作为编程手要说明的是,从建模到编程求出结果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可能不会很短,需要一定的等待qwq
有的结果可以直接伪造,那就不要编程了,不要编到一半才说要伪造
但有的结果很重要,是必须要出来的,特别是涉及到要给出一张结果的图的编程,这个我觉得不能省,编造的时候也不能随便编,要结合文献中了解到的客观事实去编,因为这个数据后面还要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讨论,这是论文丰满和完整性的重要部分啊
 - 
论文撰写
O奖论文参考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 
 - 
第二个模型
 - 
第三个模型
 - 
敏感性分析及稳定性检验
 -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摘要、一到两页的报告、our work,帮助评委理解我们的模型的原理图
 
参考流程



美赛中的图
美赛对图的要求是很高的
美赛的图分成两种
我认为:结果图及时做,原理图可以放到最后做
- 
结果图
这是模型求解的结果的可视化,后面肯定会有对这个图(即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一般用matlab或者python做
 - 
原理图
我们建立的模型是抽象的,公式是复杂的,为了拿奖,我觉得做一些图来说明我们的模型是必要的,比如下面这些。但是,这些图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花时间的。




 
共享文档的使用
- 
我希望可以使用语雀qwq
 - 
共享文档要建立分区
- 
按照论文里框架分区
 - 
数据部分
 
 - 
 - 
共享文档里的内容要尽量具体
- 
讨论和思考的东西要落实到论文里,否则就浪费了
 - 
模型的细节讨论达成共识之后,模型的建立者要用汉语将模型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写清楚,总而言之就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全都写下来,这个论文才能丰满并且有理有据
 - 
O奖论文里模型部分的目录,写的时候参考对比一下,共享文档里的内容足够帮助支持写出来充实的论文吗?

 - 
比如说
- 
这个模型的假设和对假设的解释
 - 
网上找到的原理图
 - 
公式
公式具体是什么
公式里的每个参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采用这些参数
这个模型的建立的理由(比如这个是从哪篇论文里来的)
 
 - 
 
 - 
 
O奖论文的启示
我们最后提交的是一篇论文,所以一些O奖论文里的写法,我们要尽可能模仿和借鉴
要拿大奖,就尽量要有大奖论文的样子
O奖论文里有:
- 
非常形象的模型原理图
 - 
非常好看的our work图
 - 
非常优美的结果图
 - 
非常好看的MEMO
 - 
伪代码
 - 
合理而细致的假设与思考,假设有理由,可能有点惊人的简化
 - 
大刀阔斧、富有创造力的建模以及自圆其说的本事
 - 
模型很贴近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合理的结果,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好,但是他们给出的结果以及紧跟着的解释总是让人信服
 - 
足够数量的公式
 - 
对模型有非常充分的说明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