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文件操作

一、文件操作初识


必须要的参数
        文件路径:D:\测试文件.txt   (要操作文件,必须要知道文件的位置)
        编码方式:utf-8,gbk,gb2312
        操作模式:只读、只写、追加、读写、写读...
   

简单的测试

f1 = open('D:\测试文件.txt',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f1.close()

结果: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文件:
安防阿郭德纲
嘎的歌声VG
f1: 就是一个变量,一般都会将它写成f,f_obj,file,f_handler,fh,f1 等,它被称作为文件句柄

open:是python调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的功能

D:\测试文件.txt: 这个是文件的绝对路径

mode:就是定义你的操作方式:r为读模式

encoding:不是具体的编码或者解码,他就是声明;此次打开文件使用什么编码本。一般来说你的文件用什么编码保存的就用什么编码打开

f1.read():你想操作的文件,比如读取文件,给文件写内容等等,都需要通过文件句柄进行操作

close():关闭文件句柄(可以把文件句柄理解成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存在内存中,必须要主动关闭

 如果出现如下错误

问题一:

 

原因:\U 是有特殊含义的就和\t \n这所有需要转义

方法一:f1 = open('C:\\Users\黄平\Desktop\新文件 3.txt',encoding='utf-8',mode='r')

方法二:f1 = open(r'C:\Users\黄平\Desktop\新文件 3.txt',encoding='utf-8',mode='r')

问题二:编码问题

 

 

二、文件的读取

 

 2.1 r模式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是文件操作最常用的模式,也是默认模式,如果一个文件不设置mode,那么默认使用r模式操作文件。

2.1.1 read()

将文件中的内容全部读取出来,弊端:如果文件很大就会占用非常大的内存,容易导致内存崩溃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f1.close()

结果: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内容
小强

2.1.2 read(n)

read(n) 读取的时候指定读取到什么位置
n按照字符读取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1.read(3)
print(content)
f1.close()

结果: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内

2.1.3 readline()


readline()读取每次只读取一行,注意点:readline()读取出来的数据在后面都有一个\n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msg1 = f1.readline()
msg2 = f1.readline()
msg3 = f1.readline()
print(msg1)
print(msg2)
print(msg3)
f1.close()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内容

小强

测试222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我们读取出来的文件后边加一个strip()就OK了

 

2.1.4 readlines()


readlines() 返回一个列表,列表里面每个元素是原文件的每一行,如果文件很大,占内存,容易崩盘。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1.readlines()
print(content)
f1.close()

结果: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内容\n', '小强\n', '测试222']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上面四中方法都不是很好,容易导致内存崩溃,现在使用第五种方法

2.1.5for循环

 

可以通过for循环去读取,文件句柄是一个迭代器,他的特点就是每次循环只在内存中占一行的数据,非常的节省内存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for line in f1:
    print(line)  # 一行一行的读取相当于执行了下面的功能
# print(f1.readline())
# print(f1.readline())
# print(f1.readline())
f1.close()

结果:
D:\pythonProject\python3\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roject\python3\day10\s1.py 
测试内容

小强

测试222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注意点:读完的文件句柄一定要关闭

2.2 rb模式


rb模式: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将指针放在文件的开头,记住下面讲的也是一样,带b的都是以二进制的格式操作文件,他们主要是操作非文字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并且如果你要是带有b的模式操作文件,那么不用声明编码方式。

f1 = open('美女.jpg',mode='rb')
print(f1.read())
f1.close()


结果:
省略
m\xee\xdd{\xae\x1eE\xbb\xd9N\x90\xce\xae\xc6\xe6\xc1m\xa4\x80?$\x1d\'\xdf\xba\xf7^\xb0bUX\x10\x9fA\xab\x84E:\x94\x02\x7f\x00}}\xfb\xafu\x9bM\xd9\xc9mA\x83\x90O>\x90\xbfP\x0f\xf5\xff\x00x\xf7\xee\xbd\xd7(\xeeu\x10mt[j\x1f\xd8\x8csc\xfd-\xc7\xbfu\xee\xa4\xc4\x10x\xd9\x98\x95X\x80Q\xf9a{\x83c\xf4\xe4[\x9f~\xeb\xddf%\xbd\x00\x15C\xf4\x1a~\x80}F\xb3\xfdo\xc5\xbd\xfb\xafu\x

 

当然rb模式也有read read(n) readline(),readlines() for循环这几种方法,我在这就不一一演示了。

三、文件的写操作


文件中的内容写入。这里也有四种文件分类主要四种模式:w,wb,w+,w+b


3.1 w模式


如果文件不存在,利用w模式操作文件,那么他会先创建文件,然后写入内容

 

f1 = open('文件的写入',encoding='utf-8',mode='w')
f1.write('测试文本')
f1.close()

 

 

 

 

 

 

 脚本执行后

 

如果文件存在,利用w模式操作文件,会先清空原文件内容,在写入新内容。

 

3.2 wb模式



  wb模式: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一般用于非文本文件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f1 = open('美女.jpg',mode='rb')    #先打开一个图片
content = f1.read()
f1.close()
f2 = open('美女2.jpg',mode='wb')  #把图片的二进制文本写入到新的文件
f2.write(content)
f2.close()

 

四、文件的追加

 

第三类就是追加,就是在文件中追加内容,这里也主要有四种模式:a,ab,a+,a+b

4.1 a模式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经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默认。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f1 = open('test',encoding='utf-8',mode='a')
f1.write('测试内容')
f1.close()

 

五、文件操作的其他模式


r+ 读写模式,w+写读模式,a+写读模式,r+b 以bytes类型的读写模式

#1. 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r ,只读模式【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内容】
a, 只追加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2. 对于非文本文件,我们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字节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字节的形式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图片文件的jgp格式、视频文件的avi格式)
rb 
wb
ab
注: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3,‘+’模式(就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r+, 读写【可读,可写】
w+,写读【可写,可读】
a+, 写读【可写,可读】

#4,以bytes类型操作的读写,写读,写读模式
r+b, 读写【可读,可写】
w+b,写读【可写,可读】
a+b, 写读【可写,可读】

 5.1 r+模式


r+: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默认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f1.write('新写入的内容')
f1.close()

注意:如果你在读写模式下先写后读,那么文件就会出问题,因为默认光标是在文件的最开始,你要是先写,则会写入的内容会将源文件内容覆盖,直到覆盖到你写完的内容,然后再后面开始读取

 

 5.2 seek()


seek(n)光标移动到n位置,注意:移动单位是bytes,如果是utf-8的中文部分要是3的悲伤
通常我们使用seek都是移动到开头或者结尾
移动到开头:seek(0)
移动到结尾:seek(0,2) seek的第二个参数表示的是从那个位置进行偏移,默认是0:表示开头,1:表示当前位置,2:表示结尾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f1.seek(0)  #光标移动到开头
content = f1.read() #读取内容,此时贯标移动到结尾
print(content)
f1.seek(0)  #再次将光标移动到开头
f1.seek(0,2)    #将光标移动到结尾
content2 = f1.read()    #读取内容,什么都没有
print(content2)
f1.seek(0)  #移动到开头
f1.write('聂小倩') #写入信息,此时光标在9 中文3*3
f1.flush()
f1.close()

5.3 tell()


使用tell()可以帮我们获取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f1 =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f1.seek(0)  #光标移动到开头
content = f1.read() #读取内容,此时贯标移动到结尾
print(content)
f1.seek(0)  #再次将光标移动到开头
f1.seek(0,2)    #将光标移动到结尾
content2 = f1.read()    #读取内容,什么都没有
print(content2)
f1.seek(0)  #移动到开头
f1.write('聂小倩') #写入信息,此时光标在9 中文3*3
print(f1.tell()) #光标位置9
f1.flush()
f1.close()

六、打开文件的另一种方式


with open() as .... 的形式,那么这种形式有什么好处呢?

 

 

1.利用with上下文管理这种方式,他会自动关闭文件句柄
with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as f1: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2.一个with语句可以操作多个文件,产生多个文件句柄:
with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as f1,\
        open('文件的写入',encoding='utf-8',mode='w') as f2: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f2.write('ccca')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虽然使用with语句方式打开文件,不用你手动关闭文件句柄,比较省事儿,但是依靠其自动关闭文件句柄,是有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不固定,所以这里就会产生问题,如果你在with语句中通过r模式打开t1文件,那么你在下面又以a模式打开t1文件,此时有可能你第二次打开t1文件时,第一次的文件句柄还没有关闭掉,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他的解决方式只能在你第二次打开此文件前,手动关闭上一个文件句柄。

 

七、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 屌用系统模块
with open('test',encoding='utf-8',mode='r') as read_f,\
        open('test.bak',encoding='utf-8',mode='w') as write_f:
    data = read_f.read()    #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 = data.replace('小白','大神')  #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test')   #删除原文件
os.rename('test.bak','test')    # 将新建的文件重命名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import os   # 屌用系统模块
with open('test',encoding='utf-8',mode='r') as read_f,\
        open('test.bak',encoding='utf-8',mode='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 = line.replace('大神','小白')  #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line)   #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test')   #删除原文件
os.rename('test.bak','test')    # 将新建的文件重命名

 

八、打开文件的另一种方式


with open() as .... 的形式,那么这种形式有什么好处呢?
1.利用with上下文管理这种方式,他会自动关闭文件句柄
with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as f1: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2.一个with语句可以操作多个文件,产生多个文件句柄:
with open('文件的读取',encoding='utf-8',mode='r') as f1,\
        open('文件的写入',encoding='utf-8',mode='w') as f2:
    content = f1.read()
    print(content)
    f2.write('ccca')

 

练习题

# 1. 文件a.txt内容:每一行内容分别为商品名字,价钱,个数。
# apple 10 3
# tesla 100000 1
# mac 3000 2
# lenovo 30000 3
# chicken 10 3
# 
# 通过代码,将其构建成这种数据类型:[{'name':'apple','price':10,'amount':3},{'name':'tesla','price':1000000,'amount':1}......] 
# 并计算出总价钱。
lis = []
with open('test.txt',encoding='utf-8',mode='r') as f:
    for line in f:
        l1 = line.strip().split(' ')
        dic = {'name':l1[0],'price':int(l1[1]),'amount':int(l1[2])}
        lis.append(dic)
print(lis)
sumprice = 0
for dic1 in lis:
    sumprice += dic1['price'] * dic1['amount']
print(sumprice)

 

# 2,有如下文件:
# alex是老男孩python发起人,创建人。
# alex其实是人妖。
# 谁说alex是sb?
# 你们真逗,alex再牛逼,也掩饰不住资深屌丝的气质。

# 将文件中所有的alex都替换成大写的SB。
import os
with open('test.txt',encoding='utf-8',mode='r') as f1,open('test.bak',encoding='utf-8',mode='w') as f2:
    for line in f1:
        new_line = line.replace('alex','SB')
        f2.write(new_line)
os.remove('test.txt')
os.rename('test.bak','test.txt')

 

posted @ 2022-12-21 17:37  小白_XiaoBai  阅读(11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