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组播及igmp/mld协议详解(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xinyuan0214」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xinyuan510214/article/details/51361930
目前有三个版本:
IGMP v1,支持host membership query 和host membership report。
IGMP v2,支持membership query,membership report,Leave Group message 。
IGMP v3,支持membership report 和membershipquery。
其中MembershipQuery分为三种:General Query,用于查询接口下所有多播成员信息;Group-Specific Query,用于查询接口下指定组的成员信息; Group-and-Source-Specific Query,该类型为IGMPv3中新增加的,用于查询接口下是否有成员需要接收指定源列表中的源所发出的特定组的多播流。
区别是:
IGMPv1 :主机可以加入组播组。没有离开信息(leave messages)。路由器使用基于超时的机制去发现其成员不关注的组。
IGMPv2:该协议包含了离开信息,允许迅速向路由协议报告组成员终止情况,这对高带宽组播组或易变型组播组成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IGMPv3:与以上两种协议相比,该协议的主要改动为:允许主机指定它要接收通信流量的主机对象。来自网络中其它主机的流量是被隔离的。 IGMPv3 也支持主机阻止那些来自于非要求的主机发送的网络数据包。
简而言之:IGMP 各版本区别v1无离开信息,v2有离开信息,v3允许主机指定它要接收通信流量的主机对象。IGMPSnooping(窥探)监听IGMP协议包,形成组播成员关系表;IGMP Proxy(代理)是靠拦截用户和路由器之间的IGMP报文建立组播表。
组播及igmp/mld协议详解(二)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