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多区域原理和配置

OSPF多区域的生成:

  • 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
  • 快速收敛

OSPF的三种通信量:

①域内通信量

  • 单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②域间通信

  • 不同区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③外部通信量

  • OSPF域内的路由器与OSPF区域外或另外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OSPF的路由器类型:

OSPF的区域类型

  • 骨干区域Area0
  • 非骨干区域-根据能够学习的路由种类来区分

       ①标准区域

       ②末梢区域(stub)

       ③完全末梢(Totally stubby)区域

       ④非纯末梢区域(NSSA)

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

链路状态数据库的组成

  • 每个路由器都创建了每个接口、对应的相邻节点和接口速度组成的数据库
  • 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每个条目称为LSA(链路状态通告),常见的有六种LSA类型
类型代码 描述 用途
Type1 路由器LSA 由区域内的路由器发出
Type2 网络LSA 由区域内DR发出的
Type3 网络汇总LSA ABR发出的,其他区域的汇总链路通告
Type4 ASBR汇总LSA ABR发出的用于通告ASBR信息
Type5 AS外部LSA ASBR发出的,用于通告外部
Type7 NSSA外部LSA NSSA区域内的ASBR发出的,用于通告本区域连接的外部路由

 

 

 

 

 

 

 

 

每一种区域中允许泛红的LSA

区域类型 1&2 3 4&5 7
骨干区域(区域0)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非骨干区域,非末梢区域 允许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末梢区域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完全末梢区域 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NSSA 允许 允许 不允许 允许

 

 

 

 

 

 

 

OSPF链路状态通告

路由器LSA(Router LSA)

网络LSA(Network LSA)

网络汇总LSA(Network Summary LSA)

自治系统外部LSA(Autonomous System External LSA)

末梢区域和完全末梢区域

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

  • 只有一个默认路由作为器区域的出口
  • 区域不能作为虚链路的穿越区域
  • Stub区域里无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 不是骨干区域Area0

末梢区域

  • 没有LSA4、5、7

完全末梢区域

  • 除一条LSA3的默认路由通告外,没有LSA3、4、5、7通告
posted @ 2021-06-14 14:02  盛世丑八怪  阅读(28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