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看到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在团队建设中,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团队成员最需要团队领导做什么,70%以上的人回答――希望团队领导指明目标或方向;而问团队领导最需要团队成员做什么,几乎80%的人回答――希望团队成员朝着目标前进。可以看出,目标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它是团队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
那么如何明确团队目标呢?我们将以一个实例来说明:
一、场景描述:
假设部门新起一条行业线,由你带领1名部门老员工+3名社招新员工+5名应届新员工进入,你将如何设定团队的目标,并如何实现该目标,你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背景说明:
1、人员进入后,会被分散到不同项目组;
2、计划在2个月后会有部分人员陆续被派出差。
二、场景分析:
1、对于新成立的行业线,合作模式、客户关系、工作规则等很多因素目前不明确,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确立;
2、由1名部门老员工+3名社招新员工+5名应届新员工组成的团队,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风险:
1)人员能力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2)3名社招员工之前的工作经验可能会对目前工作带来的影响,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有不足;
3)5名新员工的角色转换是否顺利,能否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4)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彼此之前不是很熟悉,是否能很快完成团队融合。
3、由于人员进入后,会被分散在不同项目组,所以给负责人提出的挑战是,如何能够准确的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是否满足客户要求。
4、2个月的时间会有员工被派出差,则给负责人用于完整团队建设的时间只有2个月,即短期目标应为两个月,同时,在2个月的时间内要给员工做好心态和技术上的准备。
三、设定目标:
目标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目标设定方法:SMART原则。
S:(Specific) 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 目标要量化,考核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
A:(Attainable)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
实现不了;
R:(Relevant) 目标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不是被考核者的工作,别设定目标;
T:(Time bound) 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你和你的团队的长期目标:
分析:长期目标实际应为组织目标,也就是建设这个团队的初始目标,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为服务各行业事业部(R),则组织目标的指向应为客户满意度(S),考虑到部门获取客户满意度时间点为年度一次,则目标时间可定为一年(T),因整个行业线为新设立行业线,则一次将客户满意度提升至部门平均水平以上较有难度,可设立提升客户满意度达到部门平均水平(A/M)。
结论:在一年时间内,达成团队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为部门平均水平。
你和你的团队的短期目标:
分析:结合上面案例分析,可以明确当前团队最大挑战来自对工作环境(包括合作模式、客户关系、工作规则等)、员工情况掌握(每种员工的转换和信息获取机制)、员工能力是否满足客户需求三个方面,为了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初步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将目标锁定在适应工作环境、团队建设、员工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按照SMART原则我们可将短期目标列为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方式可参考长期目标分析内容):
结论:在两个月时间内(T),应达成:
1、帮助员工熟悉公司、部门及客户方的工作环境、人员关系、工作规则(R/S),使得员工可以在完成日常工作时,不会出现因对上述问题不明导致的失误(A/M);
2、构建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使得负责人能够了解团队每个成员的特点,成员可以从团队中获得需要的支持和帮助(R/S),确保不会因团队范围内可解决问题而导致失误(A/M);
3、提升员工个人技术和业务能力(R/S),使得员工能够满足客户项目需求,不因技术和业务不足的原因而被退回(A/M)。
四、实施计划:
第一步:在进入客户现场之前,直接主管需要提前了解客户方的组织结构、行业背景等资料,可形成 部门和客户组织结构图;
第二步:在进入当天,介绍公司和部门情况,常用信息,同时帮助员工了解部门和客户方的组织结构,介绍部门和项目相关干系人等信息;
第三步:介绍已经明确的工作纪律和客户方要求工作规程;
第四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了解补充相关信息,并共享给其他组员。
考核一个项目执行情况主要从质量、进度、成本三个角度进行,其中一个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情况是每一名员工都可以进行掌控的,每个成员任务的质量和进度都直接影响项目的整理质量和进度。
员工在进入一个项目之后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目标,这些目标的获取方式可以通过项目的启动会议、员工个人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了解。在了解了项目的目标之后,员工需要将项目目标分解成个人的任务目标,通过员工个人的任务目标达成来支撑整个项目目标的达成。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定期与负责人进行沟通,以便在项目目标调整的时候及时更新个人的任务目标。
一、 个人确定任务进度目标:
在制定进度目标的时候,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基本上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客户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已经明确定义任务的完成日期,个人只需要在现有计划的基础上细化个人任务以便于监控即可;另一种是客户没有确定完成的日期,只是将任务分配给相关人员,由个人自行确认任务完成的计划,这时候需要员工个人与负责人进行确认项目的进度目标信息,然后根据项目的进度目标制定个人任务的进度目标,与项目负责人进行确认,避免对项目整体进度目标产生影响。
二、 个人确定任务质量目标:
软件的质量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质量的提高必然对项目的进度和成本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根据项目的质量目标来分解个人工作的质量目标,个人工作的质量目标是为了整个项目的质量目标实现做铺陈的。目前行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有文档质量、代码质量、产品质量,员工在参与项目的时候,需要弄清楚每一个项目对质量方面的要求,以及对质量要求的优先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项目的质量控制在哪个级别。就目前诸多onsite 项目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对释放之后产品质量的优先级会是最高的,在产品质量中又对A 类和B 类缺陷的控制最为严格。
posted on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