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之变量
前言
作为一只python小白鼠,基础部分可以说十分重要了,不仅要吸收消化课上内容,也要尽可能多的补充其他知识,所以基础这几章,在课堂内容总结的基础上,尽量弥补其他知识,夯实自己的基础。因为今天才开始,就从第三部分开始吧~
一、注释
作用:注释是用来对代码进行解释说明的文字信息。为了便于自己以后阅读,或者更好的同他人进行编程协作,每次编写的程序文件需要有准确简洁的代码说明。
如何注释:
- 代码开头注释。通常在文章开头,并且以三引号进行注释;
""" 这行代码是用来打印:你好! 可以进行多行注释 """ print("你好!")
- 关键代码注释。在编写代码时,为了增加代码的可读性,通常会在关键代码处添加注释,帮助理解整个代码逻辑。以“#”开头,通常在代码后面或者上一行;
# 这是用来打印: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说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或或或或! print("这是用来打印: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说的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或或或或!") print("你好呀!") # 打印"你好呀"
一般来说,当代码长度很长时,注释行加在代码的上一行;长度适中时 ,加在代码的后方。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代码美观的效果,会以:#+空格+注释的形式添加,也可以通过Ctrl+?的快捷键快速格式化。
二、变量
什么是变量?可以通过拆解名词来说明:量即事物的状态,变就是事物状态会改变。变量就是为了让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可以记住万事万物的状态改变,可以存储记忆,也可以调取记忆。
1.变量的三大组成部分:变量名、赋值符号、变量值。
# 变量名 赋值符号 变量值 name = "张大大"
- 变量名:指向变量值的内存地址,用来访问值的。就像手里拿着门牌号,指向你要去的房子;
- 赋值符号:用来把值的内存地址绑定给变量名。就像告诉你房子在哪个区哪个街道;
- 变量名:记录的事物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存到内存中的数据。就是那栋房子。
2.变量的基本使用:先定义、后使用
# 可行 name = "张大大" print(name) # 不可行 print(age) age = 18
3.左值与右值
左值:当变量名出现在赋值符号左边时,即为左值,此时代表存值行为
# 此时的x代表需要存储值"2"的内存地址 x = 2
右值:当变量名出现在赋值符号右边时,即为右值,此时代表按照内存地址取值
# 此时的x代表按照之前存储的值取出来 y = x + 2
4.变量名命名规范
- 见字知意,简洁明了
- 只能由子母、数字、下划线组成
- 不可以以数字开头
- 最好不要以下划线开头
- 全大写一般代表常变量
- 不可用关键字作为变量名
两种常用变量名命名方式
- 驼峰体(大小写组合)
- 纯小写+下划线(推荐使用)
#驼峰体 NameZhangAge # 纯小写+下划线 name_zhang_age
5.变量值详解
(1)两大特征
- id:由变量值的内存地址计算得出,是唯一的;
- type:变量值的类型,可以是任意类型;
(2)内存管理之垃圾回收机制(GC)
- 目的:节省内存,提高效率
- 运行方式:引用计数。当某个变量值被引用,就计数1次,当计数为0,即没有路径可以到达该变量值时 ,就会被清除,释放内存空间。
- 优化:分代回收。给某些经常使用的变量值打上“不错哟”标签,减少检核次数,提高内存空间回收效率。缺点就是极个别“垃圾”无法及时处理。
- 内存泄漏: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无法被回收。
(3)小整数池。在日常编码过程中,有些变量值经常被使用,为了避免每一次引用都要占用内存空间,降低效率的情况,python解释器每次启动都会自动生成小整数池,他们的id是不变的,范围为[-5,256]。目的是:节省内存,提高执行效率。
>>> x = 3 >>> y = 3 >>> id(x) 140726691038944 >>> id(y) 140726691038944 >>> m = 257 >>> n = 257 >>> id(m) 1384237992880 >>> id(n) 1384237992848 >>>
补充:小整数字符串是只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的字符串, 这些整数对象是提前建立好的,不会被垃圾回收,新建一个相同的值,永远对应同一个内存地址。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