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Linux下的ARM开发

偏向于基于ARM开发板ok6410的嵌入式编程分析。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ARMQT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Version2012.12.6调试者郑子木最初问题A描述打算在PC机上先试运行智能家居代码ui_mainwindow.h执行到第34行#include"qwt_plot.h"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21 MooreZHENG 阅读(842) 评论(0) 推荐(0)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ARMQT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Version2012.12.6环境配置人员郑子木硬件环境SD存储卡飞凌ok6410开发板,软件环境应该准备好以下软件——SD卡烧写工具SD_Writer.exe以下A、B选一种即可A2012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20 MooreZHENG 阅读(105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ARMQT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Version2012.12.6环境配置人员郑子木配置步骤1修改pro的includepath在QT项目的.pro文件中的includepath处添加一行INCLUDEPATH+=/usr/l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18 MooreZHENG 阅读(421) 评论(0) 推荐(0)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ARMQT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Version2012.12.6调试者郑子木Tslib1.4的编译用于编译触控模块。自己的虚拟机上需要有这个。但如果板子文件系统/usr/local里边已经有tslib了,那可以不用再移动进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15 MooreZHENG 阅读(8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 【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 《ok6410 Qt移植百科全书》 【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 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 【调试】ARM QT 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 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 【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 【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 【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Version2012.12.7环境配置人员郑子木硬件环境QT版本为4.7.1,arm-linux-gcc版本4.2.2-eabi,飞凌OK6410开发板飞凌提供的3.0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07 MooreZHENG 阅读(712) 评论(0) 推荐(0)
摘要:推荐阅读顺序:基本环境搭建:【配置】在虚拟机Ubuntu下NFS网络文件系统建立《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配置】QT&QWT&sqlite3安装配置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ARMQT移植环境搭建问题---补充《ok6410Qt移植百科全书》日常使用:【配置】将PC端QT代码修改为ARM端可用【配置】SD卡一键烧写这中间出现问题可查阅:【调试】智能家居代码移植时环境调试问题集锦环境配置人员郑子木硬件环境虚拟机vm8.0.2build-591240,Ubuntu12.04,飞凌ok6410开发板,win7家庭版网络模型:子环境配置A:外部环境与主机配置步骤1准备网线//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1:01 MooreZHENG 阅读(1196)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三个月主要精力都在智能家居软件的ARM移植上。近期任务基本搞定,喘口气把移植阶段各个小结给发一下。这段时间查阅了上百篇技术帖子,过程之艰辛不提,听说这个问题有同志烦恼了大半年之久,希望能给同样在飞凌这块板子上进行学习的初学者们一些帮助。【常见kernelpanic错误1】(文件系统结构错误、内部文件缺失或其他错误)Failedtoexecute/linuxrc.Attemptingdefaults...Kernelpanic-notsyncing:Noinitfound.Trypassinginit=optiontokernel..[<c003bca8>](unwind_back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12-08 10:51 MooreZHENG 阅读(14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更新版http://www.cnblogs.com/zeedmood/archive/2012/12/08/2808393.html书上提及的有这些,分别说明下,里边打*可以不弄: Tslib1.4的编译 用于编译触控模块。自己的虚拟机上需要有这个。但如果板子文件系统/usr/local里边已经有tslib了,那可以不用再移动进去——这里编译的tslib是给Qtopia4.4.3用的,如果换成4.4.3打开不了触控的话,也可先用2.2.0系统打开,过了触控调试之后再换回4.4.3.或者使用飞凌自带的校准脚本,使用方法在里边有提及 Qtopia4.4.3、*Qtopia2.2.0的编译 用于板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4 16:54 MooreZHENG 阅读(1617) 评论(0) 推荐(0)
摘要:更新版http://www.cnblogs.com/zeedmood/archive/2012/12/08/2808376.html(以防参考资料链接无效,将所有参考文章都附后了,所以非常长;实际操作其实占篇幅比较少)本文分几个部分:【硬件环境】【环境搭建流程】【问题及解决方案】【附录 参考资料】之前提过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实际上是一种Linux/UNIX文件共享协议,是通过将NFS服务器的文件系统安装到客户机的文件系统上而得以实现的。飞凌在这方面的讲解几乎是一笔带过,而且还是讲在开发板上加载ubuntu(它配套的移植手册却认为我们已经在ubuntu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19:28 MooreZHENG 阅读(152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设置自动root登录嵌入式交叉编译,经常需要root用户的权限。把登录系统后的终端的用户改为root。如果编译过程当中出现类似权限的问题,要注意查当前用户权限。 ?【Ubuntu9.10】 在Ubuntu中新建一个终端,输入: #sudo –s #sudo passwd 注意是passwd而不是password输入要设置的密码,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用root用户登录了。 ? 在终端中输入: #sudo gedit /etc/gdm/custom.conf 这时会弹出文本编辑器,将‘custom.conf’内容修改成下面所示内容(若原来文件为空的话就输入这些内容),保存关闭,重新启动Ubuntu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19:26 MooreZHENG 阅读(424) 评论(0) 推荐(0)
摘要:嵌入式成长轨迹31【嵌入式学习阶段】【ARM环境调试】【Ubuntu-Win7NAT联网】图片在博客园上要一张张上传比较麻烦,需要看图的同学可以移步QQ空间,传送门:http://user.qzone.qq.com/312677150/blog/1344684194最近在弄虚拟机下弄linux,无论是移植还是开发,linux都要安装各种库和软件,最好能联网安装比较方便。PS:后来发现直接用ubuntu12.04(当时最新版),安装完就能直接上网了(大概因为我之前以前设置过宽带共享等一系列,这个可以省下。而且是最新版,虚拟机系统里边的调试也可以省下了),而且很多更新包也会支持!所以强烈建议先找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19:24 MooreZHENG 阅读(3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xp:多数驱动只支持xp系统。虚拟机也可,那么需要打开虚拟机后,在device中选中对应设备,以此将其接入虚拟机——此时虚拟机将自动断开该设备与主操作系统的连接,一般不会碍事。(笔记本电脑)USB转串口:笔记本电脑大多没有串口,所以要作串口通信的话,需要有USB转串口线。如果你的USB转串口和板子上的串口都是公的话,还需要一种两头都是母的交叉串口在中间来连接。板子对应的USB驱动程序:有些驱动要求在串口调试中使用特定命令安装,则不要提前安装。如果安装步骤出错而无法正常使用串口,可以在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器(我的电脑图标上右键打开)中寻找并卸载该设备,重新按步骤安装驱动即可。串口在dnw中设置完毕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18:53 MooreZHENG 阅读(256)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一 ARM体系结构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征1 ARM发展的历程最近10多年来ARM技术的突出成果表现在:使用“Thumb”的新型压缩指令格式,使得应用系统开发可降低系统成本和功耗;ARM9、ARM10、Strong-ARM和ARM11等系列处理器的开发,显著地提高了ARM的性能,使得ARM技术在面向高端数字音、视频处理等多媒体产品的应用中更加广泛;更好的软件开发和调试环境,加快用户产品开发;更为广泛的产业联盟使得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嵌入在复杂SoC中、基于ARM核的调试系统代表着当今片上调试技术的前沿。第一片ARM处理器是1983年10月到1985年4月间在位于英国剑桥的Acor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1 18:48 MooreZHENG 阅读(312)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