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02

《代码大全2》谈及变量处理,那是我代码生涯里的一块 “心病”,堪称 “重灾区”。往昔编写代码时,我仿若任性的孩童,变量命名全凭一时兴起,毫无章法可言,各种 “tmp1”“var2” 这类不明所以、毫无业务含义的名字肆意丛生。代码刚写完时,或许还能勉强记得各个变量用途,可一旦项目搁置几天,或是代码量激增,回头再看时,自己都仿若置身迷雾森林,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对着代码逐行苦思冥想,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揣测变量含义。不仅如此,变量作用域的把控于我而言更是形同虚设。全局变量宛如脱缰野马,在代码世界里肆意穿梭、横冲直撞,一处修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后续引发的连锁错误如同汹涌潮水,源源不断。每次调试时,面对因全局变量失控导致的诡异错误,我都如同大海捞针,溯源艰难,满心无奈与挫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往后我定当遵循书中严谨规范,在变量命名上采用匈牙利命名法改良版,巧妙融入丰富业务含义。例如 “userNameStr”,一眼便能清晰知晓这是一个字符串类型,专门用于存储用户名的变量;“productPriceFloat” 则明确表示浮点型的产品价格。同时,坚决严守变量范围底线,非必要绝不启用全局变量,让变量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局部变量用完即刻销毁,绝不让冗余变量滞留代码空间,以此净化代码逻辑,使其如清澈溪流般一目了然。编写语句环节,曾是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 “沼泽地”。面对错综复杂的业务逻辑,我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一股脑地用多层嵌套的 if - else 语句强行 “拼凑” 解决方案。七八层嵌套下来,程序流程仿若一团乱麻,错综复杂、交织缠绕,别说是旁人来维护解读,就连自己隔几天再看,都得费好大一番功夫才能勉强理清头绪。代码的扩展性、可维护性更是无从谈起,每一次需求变动,都如同在这团乱麻里再添几道死结,让修改举步维艰。吃一堑,长一智。如今我彻底醒悟,决心遵循单一出口、扁平结构的黄金法则。遇到复杂条件判断时,果断提取成独立函数,让主流程保持简洁清爽,仅通过函数调用就能把控关键逻辑走向;循环结构也设置精准清晰的终止条件,巧妙利用 break、continue 语句,像经验老到的舵手驾驭航船一般,精准控制程序走向,使其行云流水般顺畅运行,彻底告别混乱嵌套的噩梦。

posted @ 2024-10-30 11:27  Echosssss  阅读(1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