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家企业完成智慧油库试点创建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
【北京讯】近日,北京两家企业在智慧油库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智慧油库试点项目并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验收。此次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处牵头组织的试点改造工作,旨在全面提升油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数字驱动、智能管控的现代化油库体系。其中,北京腾飞油库作为首个完成智慧改造并通过主管单位验收的试点单位,走在了行业前列,树立了全国智慧油库建设的标杆。
数字化革新:传统油库迈入“智慧时代”
走进北京腾飞油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巨大的储油罐静静矗立,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是一整套高度集成的智慧系统在默默守护。夏季高温季节,油品挥发加剧、气体浓度升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以往依靠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的传统做法,在效率和覆盖面上难以满足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
在智慧化改造完成后,腾飞油库配备了海量的智能传感器,可实现24小时对温度、压力、油气浓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一旦系统发现异常,即可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一体化升级:多系统融合打造新模式
据介绍,北京腾飞油库智慧化改造内容涵盖风险管控智能化、工艺流程自动化、设备管理数字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应急处置智慧化及管控系统一体化六大板块。通过系统集成和智能联动,油库现已实现“一键危险作业审批、一键应急响应启动”的高效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了“看得见、控得住、反应快、处置准”。
项目负责人张连民:智慧系统是“油库的眼睛和大脑”
北京腾飞油库智慧改造项目负责人张连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此次智慧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上设备’,而是通过构建‘人防+技防+智防’融合的新体系,让整个油库具备‘自感知、自判断、自响应’的能力。智能传感器是油库的‘眼睛’,数据平台是‘大脑’,一旦出现风险,系统能立刻判断位置、类型和级别,发出准确预警,大大提升了我们的风险防控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张连民还介绍,目前腾飞油库正在进一步优化系统联动性与扩展能力,未来将围绕AI辅助决策、数字孪生模拟演练等方向,持续深化油库的智能化水平,打造真正具备“智慧大脑”的新型能源储运平台。
企业底蕴雄厚,行业影响力广泛
北京市房山区腾飞物资供应处成立于1994年,主营汽油、柴油、燃料油、重油等石油制品,拥有50000吨级大型油库和40台专业危险品运输车辆,是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能源企业。公司业务覆盖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山西、河南等省份,并连续三年实现北京市场销量领先。
此次智慧油库项目的成功验收,不仅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科技能力的体现,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政府引导 企业创新 共筑安全防线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广智慧油库建设成果,鼓励更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管理模式加速升级。通过科技赋能,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能源供应体系。
本次腾飞油库智慧化改造的成功,为全国油库行业提供了鲜活样本,也标志着我国油库安全管理迈入全新阶段。未来,智慧油库将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引领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安全化迈进.
国家部门的验收通过,不仅肯定了企业在智慧油库建设上的探索和实践,也为今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油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支持和推广类似智慧化改造项目,以科技赋能传统能源行业,持续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构建更加坚固的安全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