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这里的“渴欲得水”,是一种用药后病愈的症候,注意慢慢的喝水,一次很少一点,这也是擅于摄生吧。以前老百姓都知道,渴的非常厉害的时候喝水更要慢慢的喝。电视剧里也有,赶路人渴的很厉害,去农户家讨水喝,老大娘端出一碗水,上面洒了些麦麸,然后路人就吹一口气喝一口水,这样不会伤着。现在有一种错误观念,就是水喝的越多越好。殊不知水是最难消化的东西,喝水多了容易气喘。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24g 桂枝15(去皮)g 白术 甘草各10g(炙)

    水气凌心。好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种症状,叫心室肥大,和这个症状非常有联系。好多人头晕、眼晕,脉很沉,再看舌头,很胖大,有的水滑水滑的。水气影响到心脏,也表现出来心慌、心悸,这个时候吃这个方子肯定管用,不要去考虑什么高血压、低血压、心室肥大等等。

    和桂枝甘草汤一样,这里还有另外的表现,就是头晕和眼晕、加上舌象等能够区分开,这个舌头是胖大水滑的,是经常眼晕和头晕的,这是水往上走侵犯到了心脏,水把心脏给泡起来了,泡起来会出现什么?那就是水肿。心室肥大,其实就是心脏受水的影响变得肿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用桂枝甘草汤加上白术和茯苓来治疗。茯苓是泄水的,白术是巩固中焦这个水的堤坝的。一方面把水泄掉,另一方面把堤坝巩固起来,这样水就不容易泛滥了。--摘自心滔居士博客。

      上世纪初,章太炎曾说过:“近世多信西医术,以汉医为巫,如其徵效,则汉医反胜。”这种现象,至今仍是,许多病西医不能治来找中医,中医治好病,却说中医不科学。究其原因,乃一些人没有弄清中医科学的内涵,往往一叶障目。近治愈眩晕一例感触颇深:10月17日,82岁老妪患起则头眩,到某大医院急诊,查CT、B超、心电图等未见异常,而静脉输入丹参等药,同时给服多种中成药、西药,花去二千多元,得到的结果是起则扑地,头破血流,无奈找中医诊治,我仅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判定为苓桂术甘汤方证,给服一剂效,三剂愈。此事引人深思,深感是有关《伤寒论》的科学内涵值得探讨。--摘自冯世伦医案

posted on 2014-08-29 07:52  湖东  阅读(9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