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投影方法的理解

反投影方法是在某一特定时间,通过对与某一可能的震源位置所对应的波形进行叠加来抵消噪音和传播路径中次生波的影响,从而突出从震源传出的信号,然后把叠加所得到的能量投影到与之相对应的震源位置。在对可能震源区域所有可能位置都进行了能量反投影后,得到该时间的震源图像。之后把这一处理 过程运用到从震前到震后的一个连续时间段上,从而得到该地震全时间段的震源破裂过程。

1、传统波形聚束反投影方法

  • 核心思想是将格林函数简化为一个时问域内的只与从震中到台站的走时相关、与振幅无关的时移函数;
  • 将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离散为许多子事件,通过震源区网格化将格点视为可能的备选子事件,将台站记录的地震图根据从格点到台站的走时进行相移;
  • 采用一定的时间窗和滑动步长对叠加后的波形进行截取,将截取波形反向传播回震源区域,并根据聚束能量分布进行成像,以获得地震动态破裂的时空特征。

2、反投影步骤

  1. 对台站波形数据进行选取,选择震中距在300~900之问的台站,这一震中 距范围的地震波主要是在介质相对均匀的下地幔中传播,避开了介质复杂的地壳 和核幔边界区域,然后通过台站响应函数对台站进行选取;
  2. 利用波形相关性分析修正各个台站之问的到时差,重对齐观测波形;
  3. 利用计算得到的震源区域附近不同网格之问的到时差线性叠加观测波形, 从而基于地震波形在时间域上反向传播特性得到震源区辐射能量值的方法直接判 断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速度和破裂时问等特性。

3、学者应用反投影方法分析破裂过程的基本原理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波形的选取,使用地震波的种类差别,及波形到时修正的方法上。

 

 

 

 

posted @ 2021-09-01 20:51  Leslie°  阅读(172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