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er

导航

 
  1. 图6 目标库信息
    表10 目标库信息

    参数

    描述

    IP地址或域名

    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或域名,格式为IP地址/域名:端口。其中目标数据库服务端口,可输入范围为1~65535间的整数。

    该输入框最多支持填写10组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或者域名信息,多个值需要使用英文逗号隔开。例如:192.168.0.1:8080,192.168.0.2:8080。

    连接方式

    支持四种认证方式的选择,PLAINTEXT、SSL、SASL_PLAINTEXT和SASL_SSL,详细说明可参考Kafka认证方式

     

  2. 在“设置同步”页面,选择同步策略、数据格式和同步对象,单击“下一步”。

     

    图7 设置同步

     

    表11 同步对象

    参数

    描述

    DML同步

    选择需要同步的DML操作,默认都勾选。

    不勾选Delete则不会同步源库增量数据中的Delete语句,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因此存在数据冲突或任务失败的风险。

    指定源库复制槽名称

    可选择是否指定源库复制槽,打开后需手动输入复制槽的名称(只能包含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长度63,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同步Topic策略

    同步Topic策略,可选择集中投递到一个Topic或者按照格式自动生成Topic名字。

    Topic

    选择目标端需要同步到的Topic,同步Topic策略选择集中投递到一个Topic时可见。

    Topic名字格式

    同步Topic策略选择自动生成Topic名字时可见。

    由于Kafka的机制限制,Topic名字只能包含ASCII字符、"."、"_"及"-",若超过该范围会导致创建Topic失败,任务异常。

    若Topic名字格式中包含数据库对象名,请确保对象名的字符在Kafka topic命名机制内。

    Partition个数

    同步Topic策略选择自动生成Topic名字时可见。

    用来设置topic的分区个数。每个topic都可以创建多个partition,越多的partition可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越多的partition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建议根据broker节点的实际情况来设置partition的数量。

    副本个数

    同步Topic策略选择自动生成Topic名字时可见。

    用来设置topic的副本数。每个topic可以有多个副本,副本位于集群中不同的broker上,副本的数量不能超过broker的数量,否则创建topic时会失败。

    同步到kafka partition策略

    同步到kafka partition策略。

    • 按库名.schema.表名的hash值投递到不同Partition:适用于单表的查询场景,表内保序,表与表之间不保序,可以提高单表读写性能,推荐使用此选项。
    • 按主键的hash值投递到不同Partition:适用于一个表一个Topic的场景,避免该表都写到同一个分区,消费者可以并行从各分区获取数据。

      对于无主键表,如果选择“按主键的hash值投递都不同的partition”策略时,同步任务则会使用默认“按库名.schema.表名的hash值投递到不同的partition”的策略进行同步。

    • 按库名.schema的hash值投递到不同Partition:适用于一个database一个topic的场景,避免多个schema下的数据写到一个分区,消费者可以并行从各分区获取数据。
    • 全部投递到Partition 0:适用于有事务要求的场景,事务保序,可以保证完全按照事务顺序消费,写入性能比较差,如果没有强事务要求,不推荐使用此选项。

    选择“按非主键列的hash值投递到不同Partition”策略时:

    • 如果是选择Partition投递列的值为空,则会自动填充"empty value"默认值进行投递;
    • 如果没有选择Partition投递列,则会按照主键值的hash值进行投递,无主键表会按照表名的hash值投递。

    投送到kafka的数据格式

    选择投送到kafka的数据格式。

    • Avro:可以显示Avro二进制编码,高效获取数据。
    • JSON:为Json消息格式,方便解释格式,但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

    详细格式可参考Kafka消息格式

    同步对象

    左侧框是源数据库对象,右侧框是已经选择的对象,同步对象支持表级同步、schema级同步和库级同步,您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对应的数据进行同步。

    • 选择对象支持对象名映射。
    • 选择导入对象文件,支持表名映射和Topic映射。具体步骤和说明可参考5.7.5.2-导入同步对象
     说明:
    • 选择对象的时候支持对展开的库进行搜索,以便您快速选择需要的数据库对象。
    • 如果有切换源数据库的操作或源库同步对象变化的情况,请在选择同步对象前单击右上角的,以确保待选择的对象为最新源数据库对象。
    • 当对象名称包含空格时,名称前后的空格不显示,中间如有多个空格只显示一个空格。
    • 选择的同步对象名称中不能包含空格。

     

  3. 在“数据加工”页面,选择需要加工的数据,进行列加工。

     

    • 如果不需要数据加工,单击“下一步”。
    • 如果需要进行列加工,参考数据加工中的说明,设置相关规则。

     

  4. 在“预检查”页面,进行同步任务预校验,校验是否可进行实时同步。

     

    • 查看检查结果,如有不通过的检查项,需要修复不通过项后,单击“重新校验”按钮重新进行任务预校验。

      预检查不通过项处理建议请参见《数据复制服务用户指南》中的“预检查不通过项修复方法”。

    • 预检查完成后,且所有检查项结果均通过时,单击“下一步”。
      图8 预检查
      说明:

      所有检查项结果均通过时,若存在请确认项,需要阅读并确认详情后才可以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

     

  5. 在“任务确认”页面,设置同步任务的启动时间、任务异常通知设置、SMN主题、时延阈值、任务异常自动结束时间,并确认同步任务信息无误后,勾选协议,单击“启动任务”,提交同步任务。

     

    图9 任务启动设置

     

    表12 任务启动设置

    参数

    描述

    启动时间

    同步任务的启动时间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为“立即启动”或“稍后启动”。

     说明:

    预计同步任务启动后,会对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性能产生影响,建议选择业务低峰期,合理设置同步任务的启动时间。

    任务异常通知设置

    该项为可选参数,开启之后,选择对应的SMN主题。当同步任务状态、时延指标或数据异常时,系统将发送通知。

    SMN主题

    “任务异常通知设置”项开启后可见,需提前在SMN上申请主题并添加订阅。

    SMN主题申请和订阅可参考《消息通知服务用户指南》

    时延阈值

    在增量同步阶段,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之间的同步有时会存在一个时间差,称为时延,单位为秒。

    时延阈值设置是指时延超过一定的值后(时延阈值范围为0到3600s),DRS可以发送告警通知。告警通知将在时延稳定超过设定的阈值6min后发送,避免出现由于时延波动反复发送告警通知的情况。

     说明:
    • 当时延阈值设置为0时,不会发送通知给收件人。
    • 首次进入增量同步阶段,会有较多数据等待同步,存在较大的时延,属于正常情况,不在此功能的监控范围之内。
    • 设置时延阈值之前,需要设置任务异常通知。

    数据异常通知

    该项为可选参数,开启之后,当同步任务数据异常时,系统将发送通知。

    任务异常自动结束时间(天)

    设置任务异常自动结束天数,输入值必须在14到100之间,默认值14。

     说明:
    • 仅按需计费任务支持设置任务异常自动结束时间,包年/包月任务不支持。
    • 异常状态下的任务仍然会计费,而长时间异常的任务无法续传和恢复。设置任务异常自动结束天数后,异常且超时的任务将会自动结束,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6. 同步任务提交后,您可在“实时同步管理”页面,查看并管理自己的任务

     

    • 您可查看任务提交后的状态,状态请参见任务状态说明
    • 在任务列表的右上角,单击刷新列表,可查看到最新的任务状态。
    • 对于未启动、状态为配置中的任务,DRS默认保留3天,超过3天DRS会自动删除后台资源,当前任务状态不变。当用户再次配置时,DRS会重新申请资源,此时DRS任务IP会发生改变。
    • 对于公网网络类型的任务,由于DRS需要在任务结束后删除后台资源,所以该任务绑定的弹性公网IP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为解绑状态。

更多详情请参考GaussDB 文档中心:https://doc.hcs.huawei.com/db/zh-cn/gaussdbqlh/24.1.30/productdesc/qlh_03_0001.html

 

posted on 2025-05-22 09:39  数据库笔记  阅读(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