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逻辑复制代码示例
下面示例演示如何通过JDBC接口使用逻辑复制功能的过程。执行示例前,需要加载驱动,驱动的获取和加载方法请参见JDBC包、驱动类和环境类。
针对逻辑复制的配置选项,除了参考《特性指南》的“逻辑复制 > 逻辑解码”章节中的配置选项外,还有专门给JDBC等流式解码工具增加的配置项,如下所示:
- 解码线程并行度
通过配置选项parallel-decode-num,指定并行解码的Decoder线程数量。其取值范围为int型的1~20,取1表示按照原有的串行逻辑进行解码,取其余值即为开启并行解码。默认值为1。当该选项配置为1时,禁止配置以下选项:解码格式选项decode-style、批量发送选项sending-batch和并行解码队列长度选项parallel-queue-size。
- 解码格式
通过配置选项decode-style,指定解码格式。其取值为char型的字符'j'、't'或'b',分别代表json格式、text格式及二进制格式。默认值为'b'即二进制格式解码。该选项仅允许并行解码时设置,且二进制格式解码仅在并行解码场景下支持。与二进制格式对应的json和text格式,在批量发送的解码结果中,每条解码语句的前4字节组成的uint32代表该条语句总字节数(不包含该uint32类型占用的4字节,0代表本批次解码结束),8字节uint64代表相应lsn(begin对应first_lsn,commit对应end_lsn,其他场景对应该条语句的lsn)。
二进制格式编码规则如下所示:
- 前4字节代表接下来到语句级别分隔符字母P(不含)或者该批次结束符F(不含)的解码结果的总字节数,该值如果为0代表本批次解码结束。
- 接下来8字节uint64代表相应lsn(begin对应first_lsn,commit对应end_lsn,其他场景对应该条语句的lsn)。
- 接下来1字节的字母有5种B/C/I/U/D,分别代表begin/commit/insert/update/delete。
- 当第3步字母为B时:
- 接下来的8字节uint64代表CSN。
- 再接下来的8字节uint64代表first_lsn。
- 【可选】接下来的1字节字母如果为T,则代表后面4字节uint32表示该事务commit时间戳长度,再后面等同于该长度的字符为时间戳字符串。
- 【可选】接下来的1字节字母如果为N,则代表后面4字节uint32表示该事务用户名的长度,再后面等同于该长度的字符为事务的用户名字。
- 当第3步字母为C时:
- 【可选】接下来1字节字母如果为X,则代表后面的8字节uint64表示xid。
- 【可选】接下来1字节字母如果为T,则代表后面的4字节uint32表示时间戳长度,再后面等同于该长度的字符为时间戳字符串。
- 因为批量发送日志时,一个COMMIT日志解码之后可能仍有其他事务的解码结果,接下来的1字节字母如果为P则表示该批次仍需解码,如果为F则表示该批次解码结束。
- 当第3步字母为I/U/D时:
- 接下来的2字节uint16代表schema名的长度。
- 按照上述长度读取schema名。
- 接下来的2字节uint16代表table名的长度。
- 按照上述长度读取table名。
- 【可选】接下来1字节字母如果为N代表为新元组,如果为O代表为旧元组,这里先发送新元组。
- 接下来的2字节uint16代表该元组需要解码的列数,记为attrnum。
- 以下流程重复attrnum次。
- 接下来2字节uint16代表列名的长度。
- 按照上述长度读取列名。
- 接下来4字节uint32代表当前列类型的OID。
- 接下来4字节uint32代表当前列的值(以字符串格式存储)的长度,如果为0xFFFFFFFF则表示NULL,如果为0则表示长度为0的字符串。
- 按照上述长度读取列值。
- 因为之后仍可能有解码语句,接下来的1字节字母如果为P则表示该批次仍需解码,如果为F则表示该批次解码结束。
- 限制仅备机解码
通过配置选项standby-connection,指定是否限制仅备机解码。其取值为Boolean型(可用0或1表示),取true(或1)代表限制仅允许连接备机解码,连接主机解码时会报错退出。取false(或0)时不做限制。默认值为false(0)。
- 批量发送
通过配置选项sending-batch,指定是否批量发送。其取值范围为int型的0或1,取0表示逐条发送解码结果,取1表示解码结果累积到达1MB则批量发送解码结果。默认值为0。该选项仅允许并行解码时设置。开启批量发送的场景中,当解码格式为'j'或't'时,在原来的每条解码语句之前会附加一个uint32类型,表示本条解码结果长度(长度不包含当前的uint32类型),以及一个uint64类型,表示当前解码结果对应的lsn。
- 并行解码队列长度
通过配置选项parallel-queue-size,指定并行逻辑解码线程间进行交互的队列长度。取值范围【2,1024】,且必须为2的幂数,默认值为128。队列长度和解码过程的内存使用量正相关。
- 逻辑解码内存阈值
逻辑解码内存阈值通过配置选项max-txn-in-memory指定单个事务解码中间结果缓存的内存阈值;单位为MB,串行解码-范围:[0,100],默认值为0,表示不管控内存使用。并行解码-取值范围:[0, max_process_memory总量的25%],默认值为max_process_memory/4/1024,其中1024为kB到MB的单位转换,0表示不开启此条内存管控项。通过配置选项max-reorderbuffer-in-memory指定所有事务解码中间结果缓存的内存阈值;单位为GB,串行解码-范围:[0,100],默认值为0,表示不管控内存使用。并行解码-取值范围:[0, max_process_memory总量的50%],默认值为max_process_memory/2/1048576,其中1048576为kB到GB的单位转换,0表示不开启此条内存管控项。当超过内存阈值时,解码过程将出现解码中间结果写临时文件的现象,影响逻辑解码的性能。
- 逻辑解码发送超时阈值
通过配置选项sender-timeout指定内核与客户端的心跳超时阈值。当该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客户端任何消息,逻辑解码将主动停止,并断开和客户端的连接。单位为毫秒(ms),取值范围【0, 2147483647】,默认值取决于GUC参数logical_sender_timeout配置。
- 逻辑解码用户黑名单选项
使用逻辑解码用户黑名单,逻辑解码结果将过滤黑名单中用户的事务操作。当前相关选项如下:
- exclude-userids:指定黑名单用户的OID,多个OID通过逗号分隔,不校验用户OID是否存在。同一个业务用户在不同DN的OID不一定相同。当前分布式直连DN逻辑解码需要传入业务用户在各DN上相应的OID,否则可能出现某些DN逻辑解码结果进行了过滤而某些DN节点未过滤。
- exclude-users:指定黑名单用户名字,多个名字通过逗号分隔,通过dynamic-resolution设置是否动态解析识别用户名字。若解码报错用户不存在而出现中断,在确定日志产生时刻不存在对应的黑名单用户,可以通过配置dynamic-resolution成true或者从用户黑名单中删除报错用户名字来启动解码继续获取逻辑日志。
- dynamic-resolution:是否动态解析黑名单用户名字,默认为true。设置为false时,当解码观测到黑名单exclude-users中用户不存在时将报错并退出逻辑解码。设置为true时,当解码观测到黑名单exclude-users中用户不存在时继续解码。
- 事务逻辑日志输出选项
- include-xids:事务的BEGIN逻辑日志是否输出事务ID,默认为true。
- include-timestamp:事务的BEGIN逻辑日志是否输出事务提交时间,默认为false。
- include-user:事务的BEGIN逻辑日志是否输出事务的用户名字,默认为false。事务的用户名字特指授权用户——执行事务对应会话的登录用户,它在事务的整个执行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 JDBC默认设置逻辑解码连接的socketTimeout=10s,备机解码在主机压力大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连接超时关闭,可以通过配置withStatusInterval(10000,TimeUnit.MILLISECONDS),调整超时时间解决。
- 心跳日志输出选项
enable-heartbeat:是否输出心跳日志,默认为false。
若开启心跳日志选项,此处说明心跳日志如何解析:二进制格式首先是字符'h'表示消息是心跳日志,之后是心跳日志内容,分别是8字节uint64,直连DN解码场景代表LSN,表示发送心跳逻辑日志时读取的WAL日志结束位置,而在分布式强一致解码场景为CSN,表示发送心跳逻辑日志时已发送的解码日志事务CSN;8字节uint64,直连DN解码场景代表LSN,表示发送心跳逻辑日志时刻已经落盘的WAL日志的位置,而在分布式强一致解码场景为CSN,表示集群下一个提交事务将获得的CSN;8字节int64代表时间戳(从1970年1月1日开始),表示最新解码到的事务日志或检查点日志的产生时间戳。关于消息结束符:如果是二进制格式则为字符'F',如果格式为text或者json且为批量发送则结束符为'0',否则没有结束符。消息内容采用大端字节序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格式见下图(考虑到前向兼容性,相关部分仍保留着LSN的命名方式,实际含义依具体场景而定):
![]()
逻辑复制类PGReplicationStream为非线程安全类,并发调用可能导致数据异常。
|
BEGIN CSN: 2014 first_lsn: 0/2816A28
table public t1 INSERT: a[integer]:1 b[integer]:2 c[text]:'hello'
COMMIT XID: 15504
BEGIN CSN: 2015 first_lsn: 0/2816C20
table public t1 UPDATE: old-key: a[integer]:1 new-tuple: a[integer]:1 b[integer]:5 c[text]:'hello'
COMMIT XID: 15505
BEGIN CSN: 2016 first_lsn: 0/2816D60
table public t1 DELETE: a[integer]:1
COMMIT XID: 15506
BEGIN CSN: 2014 first_lsn: 0/2816A28
{"table_name":"public.t1","op_type":"INSERT","columns_name":["a","b","c"],"columns_type":["integer","integer","text"],"columns_val":["1","1","'hello'"],"old_keys_name":[],"old_keys_type":[],"old_keys_val":[]}
COMMIT XID: 15504
BEGIN CSN: 2015 first_lsn: 0/2816C20
{"table_name":"public.t1","op_type":"UPDATE","columns_name":["a","b","c"],"columns_type":["integer","integer","text"],"columns_val":["1","5","'hello'"],"old_keys_name":["a"],"old_keys_type":["integer"],"old_keys_val":["1"]}
COMMIT XID: 15505
BEGIN CSN: 2016 first_lsn: 0/2816D60
{"table_name":"public.t1","op_type":"DELETE","columns_name":[],"columns_type":[],"columns_val":[],"old_keys_name":["a"],"old_keys_type":["integer"],"old_keys_val":["1"]}
COMMIT XID: 15506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