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人是cocos2d-iphone的初学者,朋友建议写博客记录自己学习的历程,也方便大家一起交流。但一直担心自己写得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会误人子弟。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写出来!很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和身边的朋友的鼓励。希望大家多给建议,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okay,第一篇先来认识一下cocos2d-ipone中四个重量级人物:Director(导演),Scene(场景),Layer(层),Sprite(精灵)!
[你在哪儿?在干什么?]
Director:切换场景。我们看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经常会喊一句“Cut,再来一遍”,“cut,下一个”。有个人他纵览全局,有个人他cut,cut,cut。对,这就是Director!通过对切换场景的形象记忆,我们可以轻松的映射到Director和场景还有其他的关系。这样也方便我们理解。
Scene:首先我们来想一下,什么时候Scene先生在幕后操作着?恩,有展示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或者视频的时候,还有显示主菜单的时候,恩,还有正式开打游戏的时候。Yes!
这刚好是Scene的三个主要方面,用苦涩的专业术语就是:展示类场景,选项类场景,游戏场景。回顾我们Director先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玩手机游戏的经验总结一下:我们看到了手机的一个画面切换到另一个画面。换个说法理解scene就是:我们看到了手机的一个Scene切换到另一个Scene。
Layer:传说有99%以上的时间,游戏在层上实现功能。哦,mygod,这究竟是何许人物?Layer,英文解释是层。有层就要分个一二三,就像我们的楼房,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所以我们会看到当大导演切换到菜单场景的时候,一般会有三个层。最底层是背景,最上面是菜单选项,夹在中间的是精灵层。恩?听起来怎么像是汉堡啊?哈哈,为了理解我们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想象力。Layer包含精灵,文本,链接,地图等等,真所谓上包天,下包地,中间包空气。难到那个传说是真的?
Sprite:从技术层面讲,Sprite是我们看到的那一个个不断运动的图片。就像电影一样,每个片段都是由很多张静态的图片组成。精灵是由许多帧图片组合。cocos2d中调用的图片是采用把所有静态图片放在一个.png格式的图片中。然后通过数组访问的形式来播放。既然是运动的,那么Sprite有自己的Action。比如放大缩小,旋转(这两类动作,我们可以想象是忽大忽小,和原地打转。没什么区别,方便大家记忆),运动。
okay,到这里这篇介绍也差不多了,其实程序非但不恐怖还很可爱,不是吗?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