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语句

with语句的格式如下:

with (object) {
  statements;
}

它的作用是操作同一个对象的多个属性时,提供一些书写的方便。

// 例一
with (o) {
  p1 = 1;
  p2 = 2;
}
// 等同于
o.p1 = 1;
o.p2 = 2;

// 例二
with (document.links[0]){
  console.log(href);
  console.log(title);
  console.log(style);
}
// 等同于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href);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title);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style);

注意,with区块内部的变量,必须是当前对象已经存在的属性,否则会创造一个当前作用域的全局变量。这是因为with区块没有改变作用域,它的内部依然是当前作用域。

var o = {};

with (o) {
  x = "abc";
}

o.x // undefined
x // "abc"

上面代码中,对象o没有属性x,所以with区块内部对x的操作,等于创造了一个全局变量x。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先定义对象o的属性x,然后在with区块内操作它。

var o = {};
o.x = 1;

with (o) {
  x = 2;
}

o.x // 2

这是with语句的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绑定对象不明确。

with (o) {
  console.log(x);
}

单纯从上面的代码块,根本无法判断x到底是全局变量,还是o对象的一个属性。这非常不利于代码的除错和模块化,编译器也无法对这段代码进行优化,只能留到运行时判断,这就拖慢了运行速度。因此,建议不要使用with语句,可以考虑用一个临时变量代替with

with(o1.o2.o3) {
  console.log(p1 + p2);
}

// 可以写成

var temp = o1.o2.o3;
console.log(temp.p1 + temp.p2);

with语句少数有用场合之一,就是替换模板变量。

var str = 'Hello <%= name %>!';

上面代码是一个模板字符串。假定有一个parser函数,可以将这个字符串解析成下面的样子。

parser(str)
// '"Hello ", name, "!"'

那么,就可以利用with语句,进行模板变量替换。

var str = 'Hello <%= name %>!';

var o = {
  name: 'Alice'
};

function tmpl(str, obj) {
  str = 'var p = [];' +
    'with (obj) {p.push(' + parser(str) + ')};' +
    'return p;'
  var r = (new Function('obj', str))(obj);
  return r.join('');
}

tmpl(str, o)
// "Hello Alice!"

上面代码的核心逻辑是下面的部分。

var o = {
  name: 'Alice'
};

var p = [];

with (o) {
  p.push('Hello ', name, '!');
};

p.join('') // "Hello Alice!"

上面代码中,with区块内部,模板变量name可以被对象o的属性替换,而p依然是全局变量。这就是很多模板引擎的实现原理。

posted @ 2017-11-27 11:23  再看打你呦  阅读(7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