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al模式之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1.意图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改请求,知道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2.别名

3.动机

考虑一个图形用户界面中的上下文有关的帮助机制。用户在界面的任一部分上点击就能够以得到帮助信息,所提供的帮助依赖于点击的是界面的哪一部分以及其上下文。

4.适用性

下面情况使用Responsibility模式:

  • 有多个的对象能够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执行时刻自己主动确定。

  • 你想在不明白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指定。

5.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要谈谈责任链模式,有多个对象。每一个对象持有对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这样就会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某一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可是发出者并不清楚究竟终于那个对象会处理该请求,所以,责任链模式能够实现。在隐瞒client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动态的调整。先看看关系图:
Responsibility模式
Abstracthandler类提供了get和set方法,方便MyHandle类设置和改动引用对象。MyHandle类是核心,实例化后生成一系列相互持有的对象。构成一条链。

6.代码演示样例

实现代码:
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public void operator();
}

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public Handler getHandler() {
        return handler;
    }

    public void se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publ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Handl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or() {
        System.out.println(name+"deal!");
        if(getHandler()!=null){
            getHandler().operator();
        }
    }
}
測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Handler h1 = new MyHandler("h1");
    MyHandler h2 = new MyHandler("h2");
    MyHandler h3 = new MyHandler("h3");

    h1.setHandler(h2);
    h2.setHandler(h3);

    h1.operator();
}

}
“`
输出:
h1deal!
h2deal!
h3deal!
此处强调一点就是。链接上的请求能够是一条链,能够是一个树。还能够是一个环,模式本身不约束这个。须要我们自己去实现,同一时候,在一个时刻,命令仅仅同意由一个对象传给还有一个对象。而不同意传给多个对象。

7.相关模式

  • 职责链常与Composite一起使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构件的父构件可作为它的后继。

引用:

http://openhome.cc/Gossip/DesignPattern/DecoratorPattern.htm
http://item.jd.com/10057319.html
http://blog.csdn.net/zhangerqing/article/details/8239539

posted on 2017-08-08 11:14  yjbjingcha  阅读(2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