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自动备份工具
以下参考https://www.cnblogs.com/zeq912/p/9593931.html
服务器端:
创建用户
useradd -M -s /sbin/nologin rsync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默认值为/bin/bash。

用户名是rsync_backup 密码是1

根据以下路径建立文件夹

从客户端上传文件到服务器端:
rsync -avz /etc/passwd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rsync_backup是对方的用户名——
backup是对方的密码
从服务端下载文件到客户端:
从服务端下载文件到客户端的命令如下,ftp是下载的模块名称,/opt/是客户端新建的文件夹
rsync -avz rsync_backuo@39.99.203.152::ftp /opt/
|
-a |
归档模式传输, 等于-tropgDl |
|
-v |
详细模式输出, 打印速率, 文件数量等 |
|
-z |
传输时进行压缩以提高效率 |
|
-r |
递归传输目录及子目录,即目录下得所有目录都同样传输 |
|
-t |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
|
-o |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
|
-p |
保持文件权限 |
|
-g |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
|
-l |
保留软连接 |
|
-P |
显示同步的过程及传输时的进度等信息 |
|
-D |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
|
-L |
保留软连接指向的目标文件 |
|
-e |
使用的信道协议,指定替代rsh的shell程序 |
|
--exclude=PATTERN |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
|
--exclude-from=file |
文件名所在的目录文件 |
|
--bwlimit=100 |
限速传输 |
|
--partial |
断点续传 |
|
--delete |
让目标目录和源目录数据保持一致 谨慎使用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