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设计相关讨论
写在前面:这是一段微信技术交流群里的对话。先从晶振LAYOUT开始,然后大家逐步聊到,模电,EMC,SI,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实验分享,学习资料分享,心得交流。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是以点带面,恰恰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武晔卿老师说: 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于两个方面:深度和广度 。
广度需要的是积累;
深度需要的是方法论和思维水平。
大多数的人将水平的提升途径设计成积累、积累、再积累,就是所谓的工作经验。这种方法并不是好的学习方法,积累从来都是量变,等量变达到质变,需要的过程太漫长,还需要过程中有很好的悟性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下面我要介绍的:专注深耕某一点的学术探究法。
(我个人把它理解为以点带面学习法)
操作细则其实很简单,例如我们面临某个项目,该项目是一个很大的电路板,别将精力放在整块板子上,而仅仅是专注于某一点,例如该板上接插件的选用,深钻细研,查阅资料,研究接插件的常见问题和失效机理,查找如何选型和注意事项的资料,钻研接插件datasheet,把每个参数弄得明明白白清清爽,甚至对接插件的各类指标特性做具体测试实验,接插件的焊接方法、接插件的三防涂覆方法、各类不同类型接插件的性能对比差异......
围绕一个接插件,把它翻来覆去颠三倒四地研究一个透,并在研究中总结出研究此类问题的切入点、路径、关注点、学习方法、测试方法的方法论。虽然掌握的知识点只专注在了一个器件上,但其进行了扩展性学习,深度扎得很深了,扎深过程的思维开拓是最大的收获,为以后再研究下一个知识点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思路。
虽然掌握的知识点只专注在了一个器件上,但其深度扎得很深了,扎深过程的思维开拓是最大的收获,为以后再研究下一个知识点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思路。
今天就群里的群聊就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点。从晶振展开,由点及面。不断扩展。大家值得全部看完!
先上一些图!(耐心点!正文在几张图后面!)
群聊图A 200M差分晶振,带残桩
群聊图B 200M差分晶振,不带残桩
群聊图C 带stitch地过孔
群聊图D 带stitch地过孔
图E Mentor公司的stitch viasd的示意图
图F 桩线及去除
图G 打孔良好接地
图H VC707 PCIE的地过孔图
群聊记录开始!
自我介绍:B站资深恰饭Up,双985通信专业毕业,擅长高速数字电路设计(X86/FPGA/ARM等)。不定期分享硬件电路设计干货,知识体系,有趣专业实验。包括但不仅限于学习方法、模电、FPGA、小信号、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Layout、嵌入式、学习方法。已帮助成千上万电子专业学生和初级工程师入门成长。技术交流群集合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大牛,交流氛围极佳。我的宝藏都在这了。
更多精彩在公众号:路飞的电子设计宝藏
posted on 2021-09-08 09:46 yiludaifei 阅读(170) 评论(1) 收藏 举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