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的思考
-
关于择业,知乎上都说生化环材是是劝退专业,计算机好啊,好像学了计算机就能成为人生赢家一样,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发展比较迅猛,所以显得程序员的工资很高,之前给了我一种错觉:进入互联网公司 = 成功;其实我对成功的定义只有高薪吗?大错特错,不过我认为财富自由是其一部分吧!
-
真正的成功 是思想的成长,是思想的形成,是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价值,是不断向前。看b站的视频---二十八岁退休的郭宇,其成功绝对不只只是技术好+运气好,而是拥有抓住命运的思想,知道知己的爱好,在财富自由之后甚至从名利场中脱身,再说王小波,作为一个小说家其思想性,自然不必言谈,谁能想到其又是一个资深的电脑专家,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但人们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小说,他的思想,所以说我认为思想是本位,德不配才,更加恐怖,不知道哪天就会从山巅之上摔下来!
-
28岁,还有五年的时间。那时候,我的思维,想法,理想目标应该更加的清晰,我追求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到那时后我应该给我自己一个答案;那时候我的事业应该做到一个不错的程度,对前途,对工作的思考应该是你的思考的重要部分!
-
1.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
-
2.心理的健康:
-
- 多度一些书,然后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 多与人交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领导力
-
3.身体健康。
-
我读过一些书,读过《围城》,读过张爱玲,读过《万历十五年》,当然也在自学《通信原理》,《python从入门到实践》,但是我的长进太少了,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就是比如说我读完三体,读完平凡的世界,事后,我所了解的仅仅是故事的梗概,我知道这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我没有输出,我没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连这个故事的结构和梗概都没有当时都没有总结过,别说自己的思考了,我能给一本书的评论大概是这样的:不错、讲了....不错。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 绪论介绍了3w1h原则:why,what,where,how.最感兴趣的是what and how,尤其是how,这是我都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 WHAT :读什么书,书中将书分为三类:
- 主食:职业,生活,心理,生理的方面的现实解决方法
- 现在我的主食应该是专业书籍,以及关于心理建设的或者关于身体健康的书籍(改善我的生活质量)
- 美食:不针对人生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
- 关于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书,多看这些书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更好的生活。
- 果蔬:工具书
- 字典或者一些快速的帮助我们掌握通用技巧的书
- 甜点,零食--娱乐消遣
- HOW
- 艾德勒: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 基础阅读:认识字,看过一遍,没有总结与思考
- 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明白本书:“主要讲的什么”、“各章节主要讲的什么”、“本书的结构”,并能根据内容对书进行分类。
- 分析阅读(全盘阅读、完整阅读):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对全书有精准的把握,可以复述书中的大意以及细节,目标是通过阅读,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分析阅读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提问的方法,我先将书后面讲到的读书四问记录在这里:
-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 主题阅读(比较阅读):阅读多本同一个主题的图书,形成自动分析,目标是:产生自己的论述与创新
- 艾德勒: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 主动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问越多,思考越多,分析越多,收获就越多。
感想:
- 在读一本书之前,我需要分请这本书是属于哪一个“食物”,对于零食就无需进行分析阅读以及层次阅读了。
- 主动阅读:我平的阅读,就是看看就过去了~,或者是在路上看,晚上拿着手机看,大概也就只有基础阅读的层次吧,需要改变,改变的方法:感觉问自己问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读书四问(解答过程构成了分析读的全部过程)
-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 1.首先按书的体裁与主题进行分类
- 2.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书籍讲了什么(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很重要)
- 3.按照书的结构或者逻辑顺序列举全书的大纲(纲举目张)
- 4.确定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主题,论文偏向于论题,论点;小说偏向故事与情节。
-
感想:
- 我认为此处可以采用地位导图的模式或者采用markdown列表的形式,整理书的内容,其实就是自己把书籍的内容吸收之后再进行输出的过程。
- 上面的2-4步,我认为针对一段,一章也是可以的!
-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 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找出作者的主旨-此处的主旨与第一步的主题不同,偏向于目的,更加主观。
- 主食类的书---解决实际问题
- 美食类的书作者表达的观点以及感情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 评论----展现自己的想法,应该认真,不能只是评论:“挺好”或者“不好”,请对阅读过程负责!
- 理论性作品----自己的知识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比较,如果本书的描述与你个人的体验大致相符合,那必须承认这是真实或者部分真实的
- 实用性的图书,也可以比较后再来评论,主要的还是是否接受作者最后的主张
感想:
- 我的豆瓣读书的评论大都是三个字,惭愧!
-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 找出书中更深的含义,来获得更多的启示
- 实用性的书籍————实践或者教别人
感想:读书分享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形式!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