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

Vlan诞生的原因:以太网面临着,广播域过大,造成带宽的浪费,不安全,不宜管理。使用路由器造成浪费

Vlan的作用:减小广播域。 隔离通信,隔离业务分组是错误的理解。

 

Vlan实现和基本概念:把CAM表中的接口上打上相对应的VALNID

 

Vlan的特点:基于逻辑的分组 不受物理位置限制 在同一vlan内和真是局域网相同 不同vlan内用户需要借助三层设备(缺点)

 

Vlan的用途(优点):控制广播报文的扩散  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划分不同的用户组,对组之间的访问进行限制  增加安全性

 

Vlan的定义方法:

                           基于端口:交换机的端口划分

                           基于mac地址:主机网卡mac地址来划分

                           基于网络层:主机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

                           基于IP组播:一个组播一个vlan

 

Vlan的基础常识: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

                            不同vlan不能跨越vlan通信,需要通过 三层设备

                            一个vlan为一个逻辑子网

                            Vlan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VLAN的原理和通信过程
    PC1->PC2 
  与运算  发现目标PC2是192.168.1.2 和自己是同一个网段,直接发起对PC2的ICMP  封装失败,因为不知道1.2的MAC,出发了1.1-》1.2的ARP泛宏
 PC1->PC2的ARP泛洪
  源MAC地址是PC1,目标MAC是全FFFFFF    源IP 1.1 目标IP是1.2  请求1.2的MAC地址
 交换机处理该数据包
  E0/0/1接受到数据包,解封装,查看其中的源MAC地址,写入对应的CAM表中
  给数据包打上一个当前接口所对应的vlanID,给这个数据包打上了PVID
  根据目标MAC地址,转发数据包,因为目标MAC是全F,所以应该超所有接口下转发,检查一下,发出接口的PVID和当前接口的PVID是否相同,相同则转发,不同丢弃
   PC2收到数据包处理
  解封装,先看二层   目标MAC地址是全F,可以收
  看三层,目标IP是我自己,可以继续处理,看到了里面的ARP字段,发现请求自己的MAC地址,准备回应
  把PC1的MAC地址,直接学习到自己的ARP缓存表
  PC2给PC1的ARP呼应
  源MAC地址是PC2,目标MAC是PC1    源IP 1.2 目标IP是1.1  1.2的MAC地址对应的是PC2
   交换机处理该数据包

 

交换机默认:没有划分vlan下 都在同一个vlan1下。ID范围 0~4095 可用范围 2~1001(思科)

vlan实验

1.拓扑结构,IP配置

 

 

 

 

 

2.创建vlan

 

 

 3.设置端口类型为access

 

 4.添加vlan(g e都行)

 

5.删除vlan与端口

 

 

posted on 2020-02-17 12:01  疑犯  阅读(444)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